CNML格式】 【 】 【打 印】 
楊泰順:蘇起休息是為走更難的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2 11:49:07  


  中評社台北2月12日電/台“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以健康和家庭的理由閃電請辭,造成政壇愕然。台灣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楊泰順今天在台灣《聯合報》發表文章分析,健康與家人並未形成蘇起請辭的立即壓力。過完年後,或許蘇秘書長的身影會出現在飛往北京的班機,我們不必驚訝,因為休息原本就是為了走更難的路。 

  楊泰順文章指出,綠營人士認為,蘇起乃因美牛事件而下台,為的是挽救馬英九低迷的民調,為馬政府棄車保帥的布局。但此一觀點也立即受到藍營“立委”的批駁,因為美牛事件已告一段落,且馬英九的訪美與美國恢復對台軍售,成功重建了美中台三方的互信與平衡,蘇起此時此刻並無“下台負責”的氛圍。

  也有人揣測蘇起下台乃為美牛解套,避免美牛議題影響月底“立委”補選,甚至年底的五都選舉。果真如此,則蘇起的聲明必會對美牛決策略加著墨,“總統府”的記者會也會將准辭渲染成“割袍斷義”,不會像昨天表現得那般惺惺相惜。

  文章指出,時間點也很難令人相信,請辭是為了挽救民調,或是為了錯誤決策負責。如果有這樣的政治考量,請辭便應該至少在兩周前,而非除夕的前兩天;尤其記者會選在下午三時,連晚間新聞的版面都少了許多。放棄秘書長這樣高位的“車”,卻只換得媒體發酵兩天,過完年節還有誰記得這場悲壯的“保帥”?藍營再沒有人才,應該也不致操作得如此笨拙。

  筆者認為,蘇起的請辭應該是在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布局鋪路。從ECFA談判所引發的諸多爭議與朝野嗆聲,加上媒體名嘴見縫插針的炒作,馬英九必然深切體會到,過去他所標榜的透明決策,似乎漸成兩岸互動的絆腳石。

  尤其,“立法院”有意成立“兩岸事務因應對策小組”,監督兩岸談判的進行,也可能使得許多議題因此“見光死”。李登輝時期,若非密使穿梭兩岸,辜汪會談也許連一步都跨不出去;陳水扁主政時,表面上劍拔弩張,私底下也有不少人往來傳話,避免了擦槍走火的危險。馬蘇翻閱這些過往檔案,相信必有相當的體悟。

  但問題是,誰能擔任馬政府的兩岸傳話人?馬自兼黨主席後,過去暢通的“國共平台”已難操作,加上馬對黨務系統並不信任,過去兩黨領袖觥籌交錯的場景已不復見。而金溥聰班師回朝後,馬又少了一隻可以靈活運用的棋子。偏偏這個節骨眼上,兩岸談判又將觸及敏感的政治性議題。ECFA的經驗已讓馬英九體會,提前曝光的議題,無論立意如何良善,都會使他和行政團隊成為箭靶。

  蘇起在兩岸互動中長期扮演重要的角色,對兩岸的體制與人脈有一定的嫻熟度,而他與馬英九的互信關係,必然也獲得大陸當局的敬重。這樣的人才,困守於庭院深深的“國安會”,對馬英九而言不啻是個浪費。蘇起辭職後,馬透過發言人表示:“蘇起在過去廿個月展現政策規劃與執行的長才,是“總統”在兩岸外交“國防”政策領域最得力、最信任的幫手…蘇起的階段性任務雖告一段落,但希望休息一段時間後,未來有機會為國效力。”對蘇的期許不言可喻。而這也是為何,蘇明知不容易也必須盡量低調的去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