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民主法治,在從容與焦慮之間錘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1 10:05:41  


經過兩年偵審,曾經不可一世的陳水扁終須向法律低頭,一向雄辯滔滔的民進黨也囁嚅無言以對。
  中評社台北11月21日電/扁家弊案部分定讞。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陳水扁被收押,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扁案定讞。早先,不知扁案何日是終期盡頭之時,總以為勢必如陳水扁所說“在二三審之間徘徊”,民間充滿焦慮與憤懣;如今三審落槌,發現也只不過是兩年光陰,世紀大案已告定讞。

  聯合報社論指出,焦慮與猜疑是台灣政治社會的主要情愫。焦慮就是等不及,猜疑就是不信任。但從扁案的經歷來看,台灣這個浮躁的社會,未來對民主政治的發展演進,也許應當多幾分耐心與從容。

  兩年前,當陳水扁首度遭到羈押,誰也無法預測案子將如何發展;陳聰明主導下的特偵組放不開手腳,加上黃芳彥潛逃,向瑞士索回匯款又枝節橫生,乃至周占春的無保縱放等,都讓民眾對司法體制疑忿交加。然而,如此波折迤邐地一路行來,至少已有部分扁案在輿論喧囂中終告定讞,不算走得太離譜,至少未太偏離法理及民意所認定的公義。

  兩年的時間,民眾的感覺是漫長難捱的;但就司法而言,兩年卻是高效率的表現,也是完成程序的必要時間。這段期間,不少人把焦慮與猜疑轉投向馬英九,認為他的“軟弱”與“沒有魄力”助長了司法人員的觀望與延宕。但試想,其間只要馬英九曾就扁案細節稍加過問,或對任何司法單位或司法官員作出指示,不僅“政治干預司法”的罪名立刻會加到他頭上,且整個司法的公信力亦將因此而遭到毀滅。如此一來,扁案的判決,也就無法像如今這樣,被各界以平常心接受了。

  經過兩年偵審,曾經不可一世的陳水扁終須向法律低頭,一向雄辯滔滔的民進黨也囁嚅無言以對。站在兩年的時間跨度上,大家可以看到台灣民主法治的進程雖非一帆風順,卻仍在穩健前行;民主法治的進程即使不如想像中快速,卻也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已在眼前實現。

  民主的昇華有時是發生在潛滋暗長的無聲之處。不過數月前,民進黨還把ECFA指為馬政府禍國殃民、喪權辱國的惡行,如今卻已絕口不提;畢竟時間能證明一切,這樣的變化,不也正是台灣坎坷崎嶇的民主道路上的一個進步景觀?再以花博的“空心菜”為例,原本以為是一個天大的弊案,結果經幾日澄清沉澱後,卻發現竟是一場政治鬧劇。甚至像周占春這樣立場鮮明的法官,在當前的台灣社會亦具社教意義;扁案因周占春的曲折,至少證明了“法院不是國民黨開的”。更別說,陳聰明及葉盛茂等受到議論的司法官員亦終於在體制內受到清理,保全了體制的獨立與完整;但倘若陳聰明及葉盛茂等,如有些人當初所主張“馬英九應當讓他們盡快下台”,那麼現在必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了。如今回顧,寧可給體制一些必要的運作時間,但也絕不可出現一個把手伸進司法的“總統”。

  另一個例子是四年前的紅衫軍。當時百萬紅潮在凱道上洶湧圍城,最後和平退場,而陳水扁卻坐在玉山官邸冷言譏嘲。表面上看,紅衫軍敗退,陳水扁鞏固了他的權位;但只要再將時間延長一年半,“立委”選舉及“總統”大選中展現的人民意志,教民進黨政權黯然下台,繼而讓陳水扁今天伏倒在司法審判跟前。倘若紅衫軍當時衝入了“總統府”,二○○八的“總統”大選必受傷害,今日的扁案定讞也就變質走味;他日恐怕更會換另一批群眾衝入另一“總統”主持的“總統府”。倘係如此,台灣的紅衫軍就與泰國的紅衫軍無異了。

  眾所皆知,民主不是一套很有效率的制度,卻能在緩慢的程序中維持民意與正義的平衡。台灣是一個被政客利用民主春藥催化的社會,對民主過多的期待,也換來過多的焦慮與猜疑;從扁案的周轉起伏,民眾回看這些年來的變化,也許更能體會如何從容看待民主法治的成長與發展;經過焦慮錘煉後的民主,應該會更強韌與更恆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