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汪道涵之子汪致重訪中評社暢談兩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1 00:15:07  


汪致重贈送一套《汪老追思文集》給林淑玲作為紀念。(中評社攝)
 
  汪致重指出,最近胡錦濤提出新型社會管理體系,主要是針對社會發展之後,思想比較活躍,型態和結構改變,容易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但社會之所以會有不穩定因素,主要是因為社會的需求和供給無法對稱,應該以疏通的方式,比管理和控制更為重要。

  拜訪高雄市大樹區的經歷,讓汪致重印象深刻,剛開始當地農民對他不太友善,質疑毛澤東如何如何,但他認為這也很好,說明兩岸之間對彼此有許多不了解之處,後來他告訴對方,毛澤東出身農家,對農業最為了解,所以一生追求的,就是要讓農民解放,1949年之後提出,要讓農民解放,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小農業變大農業,農業採用機械化,沒有機械化,農業就沒有出路,“這些路都是對的”。

  汪致重說,當時的問題出在於,每兩年就換一個樣,毛澤東急著在他的一生當中,把所有問題辦好,所以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太急於實現自己的理想,“老兄啊,你說我講的對不對?”,對方後來聽了他的解釋,也承認他說得的確有道理,兩人也因為這一段,成了很好的朋友。

  汪致重強調,兩岸應該進行更有深度和更為細緻的交流,這回特別到台南市後壁區拜訪種出冠軍米的記錄片“無米樂”主角崑濱伯,他種植的米相當不錯。曾經待過黑龍江,對種植稻米非常有經驗的汪致重說,稻米種植時間越長、早晚溫差大,有利於裡面的澱粉固化,這些都是種植出好米的必要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