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辛亥廣州起義100週年 革命後人盼兩岸統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9 11:05:51  


紀念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100週年座談會28日在廣州舉行,出席者有辛亥革命著名人物孫中山、黃興、陳少白等人的後人和內地十多位研究辛亥革命的專家學者。圖為座談會現場。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紀念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三.二九”廣州起義100週年的座談會28日在廣州舉行,與會者回憶、論述先烈的事跡及這場起義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影響,呼籲社會各界共同緬懷先烈,並循先烈的足跡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參加座談的有內地11位研究辛亥革命的專家學者,以及辛亥革命著名人物的後代,包括孫中山、黃興、尤列、楊興安、陳少白等人的16位後人。

  大公報報道,這次座談會由廣東省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活動籌備辦公室主辦,它的舉辦也拉開了廣東省紀念辛亥革命系列活動的序幕。

  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三.二九”廣州起義進行解讀。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指出,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東方大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無數的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探求救國道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治,結束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揭開了中國近代歷史的新篇章,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踏辛亥革命的足跡,內爭統一民主、外抗強敵,終於贏得了獨立、民主、富強和尊嚴。正是辛亥革命先烈的奮鬥,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共聚一堂 感慨良多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黃小同認為,在辛亥革命之後,各種主義開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政黨組織也競相成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加快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價值判斷和風俗習慣等向現代化社會的轉變。在此過程中,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繼爆發,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深入傳播,為中國新興無產階級政黨的誕生並走上歷史舞台提供了歷史契機。

  在本次座談會上,孫中山的曾侄孫孫必達,黃興長孫黃偉民,與孫中山同被稱為“四大寇”之一尤列的曾孫尤迪桓,著名辛亥革命志士溫才生之孫溫國傑,郭繼枚烈士侄女郭月紅等辛亥革命後人共聚一堂。據悉,這是第一次有這麼多辛亥英雄和烈士的後人參與紀念活動,大家都感慨良多。

  繼承遺志 振興中華

  黃興及其兒子都領導和參加了“三.二九”起義,因此黃家對廣州這座英雄城市有深厚的感情。黃偉民稱,100年來黃家第一次受邀參加紀念活動,心情非常激動。雖然很多人不了解黃興的歷史,但黃偉民覺得不要緊,關鍵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使中華民族得到偉大復興,希望兩岸同胞都能以辛亥志士的寬闊胸懷、包容心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增強共識,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這才是紀念辛亥革命的最大現實意義。

  孫必達等也紛紛表示,繼續弘揚辛亥革命精神,繼承先烈的遺志,努力工作,建設祖國,振興中華民族,為祖國的和平統一作出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