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農家樂破壞遺址 文物保護一紙空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6 11:29:00  


大連旅順口郭家村遺址被挖毀壞現場。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連這座年輕的城市,卻積澱著厚重的歷史,其中,旅順口區有著5000年歷史的郭家村遺址最有標誌性。然而,這個2008年被列入省級文保單位的文化遺址,在時隔不到4年之後卻遭到破壞性開發,目的竟然是建溫控花室、進行采摘等旅遊開發。在這片土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破壞時為何無人阻攔,現在的情況又是如何?記者日前進行了實地踏訪。

  遭毀:約500平方米遺址被破壞

  郭家村遺址位於大連旅順口區鐵山街道郭家村北大嶺的南坡。北大嶺不高,幾天前一場大雨,使得上山的路泥濘不堪。挖毀郭家村遺址的施工現場已被停工,坑窪處還積存著大量的雨水。記者繞行了大半個工地,來到遺址毀壞的西南角。大連旅順口區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琳指著被挖掘了1米多深的土層說:“就是這裡,綠豐公司施工挖毀了遺址,大約有500平方米的範圍。”

  記者看到,北大嶺的南坡50多米處立著兩塊水泥碑,一塊竪碑上面刻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郭家村遺址”,另一塊橫碑刻著“農田保護區”。“北大嶺分為南北兩個坡,南坡屬於郭家村,北坡則是牧羊城村,這兩個村都屬於鐵山街道。”鐵山街道辦副主任徐煒解釋說,郭家村遺址保護範圍橫跨兩個行政村,大部分在南坡,屬於郭家村地界,小部分在北坡。被挖的部分就在北坡,屬於牧羊城村地界,施工侵占遺址範圍最長處達43米,加上保護範圍外20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損毀遺址面積約500平方米。

  記者跳下被挖開的遺址大坑,察看土層的截面:上層半米多厚為黑褐色泥土,其中夾雜著散落的陶片和有明顯打磨過的石器;下層為紅色的泥土,顯然屬於生土層。

  大連建市僅有100多年,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遼東半島最南端的旅順這片土地,卻有著古老而厚重的歷史積澱。在遼寧所有考古發現中,郭家村遺址是最有標誌性和文化內涵的發現之一。據史料記載,1928年日本人最早對郭家村遺址進行過破壞性發掘。1973年和1976年,遼寧省考古隊先後組織兩次對郭家村遺址大規模考古發掘,遺址文化層厚2至3米,出土了大量石斧、石刀、石鏃(zú)以及紅陶鬹(guī)、盆形鼎、刻劃紋桶形罐、黑陶罐、黑陶豆等珍貴文物。王琳介紹說,郭家村遺址分為下層和上層,下層遺址起源於5000多年前,屬於大汶口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上層遺址起源於4000多年前,與龍山文化一脈相承。“郭家村遺址出土的文物數量之多、種類豐富,在東北地區都是比較少見的。特別是遼南地區,極為罕見。”王琳說。

  1979年,郭家村遺址被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郭家村遺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3月23日,遼寧省政府專門下發11號文件,公布了包括郭家村遺址在內的5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其中明確“郭家村遺址保護範圍為:以保護標誌碑為基點,東、北各100米,南、西各150米以內;保護範圍外20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記者計算一下,遼寧省政府公布的郭家村遺址保護範圍為62500平方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