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梁振英:香港應提高對台灣的認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1 01:22:04  


梁振英指出,在處理民生、地方管理方面,香港應該向台灣多多學習。(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記者 羅德儀、梁棟)雖然港台之間的交流日漸熱絡,但仍被批評步伐較慢。三年多前就主張香港應積極創造港台交流機會的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認為,港台交流慢有歷史原因。他指出,現今香港社會對台灣的認知比較淺,不提高認知的話,就無法制定後續的發展政策。他也提出,在兩岸經貿來往中,香港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例如提供優質的的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尤其是第三方仲裁服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6月30日,梁振英造訪中評社香港總部,與中評社青年記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對話。對話中談到港台交流事務,梁振英指出,過去由於歷史原因,港英政府也好,特區政府也好,都與台灣方面的來往較少。

  他認為,港台交流,首先是認識的問題,我們香港要怎樣提高對台灣地區的認識,這是很重要的。現在香港社會對台灣地區的認知還是比較淺的,不提高認知的話,就無法制定後續的發展政策。香港媒體對有關台灣的事情的報道較少,分析就更加少,一些相對嚴肅的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也很少。但台灣方面就對香港的研究較深入,例如在台北的誠品書店裡,有專門的櫃位出售與香港有關的書籍,當地也有專門的研究中心研究香港問題,但香港就缺乏研究台灣問題的機構,這方面尚需提高。另外,台灣的官員對香港的認識比香港官員對台灣的認識為強,台灣官員訪港的次數和密度都比香港官員訪台的數量多,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改善的地方。

  他表示,香港和台灣的互動很多,可以通過交流相互學習。在文化方面、政府工作方面,包括在台灣水災之後,他在拜會當時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先生時他也有提及,香港在處理風災、雨災方面有不少經驗,由1972年的6.18風災開始近四十年,香港在有效處理風災、雨災方面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港台之間在很多的方面都可進行交流和溝通,雙方可以通過交流相互學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