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正是中國製造的最後一公里。胡振鵬說:“中國製造”的明天,在於能否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讓我們不必出國去買馬桶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說,無論是高大上的中科院,還是萬眾創業的小微企業,都應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才和技術創新參與市場競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利平認為,市場主體的創新觀念應更深入地根植到廣大企業的發展實踐中。企業必須適應發展要求,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進一步增強創新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中國的科技界和製造企業,也沒有必要因此而妄自菲薄,而是應該有勇於超越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一種狹隘的,而是一種建立在一種科學基礎的,有一種自己能夠看到別人長處,尊重別人長處的時候有一種超越的這樣的一種自信。
一個馬桶蓋,刺痛了“中國製造”的內在。中國作為生產能力世界第一的國家,卻缺乏核心技術以及人性設計,但國內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增加,供需之間產生裂痕。我們認為,“中國製造”應該加快對優質產品的探索、研發和生產,真正變成“中國智造”,給國內消費者良好的口碑和充足的購買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