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九大代表答教學改革 三個階段講三“心”
http://www.CRNTT.com   2017-10-22 20:12:05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回答記者提問  (中評社  林艶攝)
 
  劉炯天則表示,我來談談對大學靜心的認識。大學的靜心,大家比較常說的是怎麼樣去掉浮躁,踏踏實實地做學問,靜下心來做學問。因為到了大學的階段,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基本上接近於塑造成形,他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這塊,還有個再造的過程。我想,從認知的角度講,還要探究事物內在規律,我覺得是在這個層面上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用一種科學的精神,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包括意志品質的錘煉,我想這些都需要靜心。如果要這樣做的話,一定能够靜下心。

  劉炯天還表示,我們辦大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和挑戰,就是靜下心來做學問,靜下心來教書育人,讓學生靜下心來,承接中學階段成長的過程,在大學階段更好地成長。中國發展到現在的階段,怎麼樣去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的時候,要從中國的問題出發,進行中國的探究,提出中國的答案,最後形成中國的知識體系,形成中國的人才培養方式。從一個基本的認識到一個方法論的角度,這些我們也都充分借鑒和充分學習,這是一個開放的態勢。

  劉炯天說,中國現在很多問題也是世界問題,包括在經濟、科學、社會發展的階段,中國都遇到了人類的發展新問題。我們就需要在已有的共同的基礎和方法論上去尋找答案,這是解決中國的問題,也是解決世界的問題。中國今天的大學,要站在這樣的起點上去辦學,去培養學生,這樣也是靜心的,也是客觀的發展過程。

  (中評社報道組:郭至君 林艶 束沐 徐夢溪 林谷隆 後方支援李文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