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告訴中評社記者,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尤其是疫情之後,有不少外資撤出中國,前往越南、柬埔寨、印尼或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但當地產業鏈未必完備、工人生產效率不及中國高,加上企業對當地語言文化、法律風俗要重新瞭解,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敗。而當中國疫情過去、重新開放,不少企業又在考慮重返中國。然而全球地緣政治依然緊張,短期內難有改善,但有些國家為重振經濟,也會考慮與中國合作。
而在外資“重返中國”、香港亦逐步重返世界舞台之時,更需要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工商、政界等聯絡交流。兩會後中華總商會將開始著手籌備帶領外國代表團訪問大灣區,“包括歐盟、東盟和日韓,由駐港總領事或是領事、帶同商會主席一起來,看看營商環境,有需要就直接與企業對接。”訪問團可以從西九龍上車,18分鐘到深圳北,坐大巴去前海、南沙,也可以去去中山、橫琴、或者廣州,之後從廣州南站搭高鐵,50分鐘回到香港。讓外國人真正坐上“動感號”、“復興號”,才知道大灣區的效率有多高,“香港的眼光不止是大灣區,而是全世界的,畢竟我們是‘超級聯繫人’。”蔡冠深表示。
在談及如何講好香港故事時,蔡冠深表示,1月份他帶了一個70人代表團訪問越南,其成員除了中華總商會、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以及香港越南商會的企業代表外,還有香港聯交所、香港科技大學、在香港的國企和中科院機構等,目的是令香港各界與越南、東盟全面對接。聯交所歡迎有實力的越南企業來港上市、用好香港的金融服務業;院校及研究機構則致力推動兩地的科技合作和學生交流。中華總商會今年內還會組織大灣區企業“併船出海”,共同“走出去”中東、歐洲、日韓等地,6月將訪問長三角,稍後亦可能安排京津冀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