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現場:兩會外長記者會 秦剛答記者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3-03-07 13:02:05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邀請中外記者提問(中評社 郭至君攝)
 
  倡議已經提出十年了,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實景,化作了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十年鋪就了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留下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

    10年里,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中老鐵路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斯里蘭卡普特拉姆電站點亮了萬家燈火。蒙內鐵路拉動了當地經濟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魯班工坊”幫助20多個國家的年輕人掌握了職業技能。中歐班列迄今已開行6萬5千列,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是運送防疫物資的健康快車。

  今年,中國將以主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契機,與有關各方一道,推動“一帶一路”取得更豐碩的成果。“一帶一路”是務實開放的倡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合作中我們有商有量,在交往時我們重情重義。對於其他國家的倡議,只要不以意識形態劃線,我們都歡迎;只要不夾帶地緣政治的私貨,我們都樂見其成。

  所謂“債務陷阱”,這頂“帽子”無論如何不能扣到中國頭上。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占比超過八成,這才是發展中國家債務壓力的最大來源。特別是去年以來,美國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急速加息,各國資金紛紛外流,使有關國家的債務問題雪上加霜。

  中國一直致力為相關國家紓困解難,在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中貢獻最大。中方將繼續以建設性態度參與國際債務問題的解決,同時我們也呼籲其他各方共同行動、公平分擔。大家坐下來商量,辦法總會比問題多。

  日本廣播協會記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5周年,去年11月中日領導人會晤時,岸田文雄首相表示雙方領導人應該就雙邊關係發展保持緊密溝通。目前,在政治、經濟、安全保障等領域雙方各自立場仍存在鮮明分歧,雙方外長仍未實現面對面會談。請問,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打算構建怎樣的中日關係?

  秦剛:中日一衣帶水,構建新時代中日關係,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言而有信。45年前,兩國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首次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關係發展的原則和方向。這個條約,連同中日間其他三個政治文件,構成了中日關係的政治根基,尤其是“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政治共識,應該嚴格遵守,說了就要做到。

  第二,要以史為鑒。日本軍國主義曾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傷害,至今依然隱隱作痛。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日方也不應忘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中方始終以善意對待日本,希望睦鄰友好。但如果日方有些人不是以鄰為伴,而是以鄰為壑,甚至參與遏制中國的新冷戰,那麼兩國之間就是舊傷未愈,又添新痛。

  第三,要維護秩序。現在一些日方領導人也在大談所謂的秩序,那今天我們就要掰扯掰扯,這個秩序是什麼。今天的國際秩序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基礎之上,是3500萬中國軍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一切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和國際正義的歷史修正主義,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明確規定反對霸權主義,條約精神在當下具有現實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