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訪潘孟安:海角七號行銷恆春要有長遠規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8 00:36:29  


來自《海角七號》故鄉恆春的“立委”潘孟安,對當地民眾就業非常擔心,希望可以留住當地居民為恆春保育與觀光發展盡一份心力。(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1月8日電(記者 黃筱筠專訪)台灣影片“海角七號”去年底在台灣上映,不只賣座,更引發熱烈討論,近期內也可能“登陸”播放。“海角七號”的效應,除了讓片中主角紅得發紫,影片拍攝地“恆春”也引發“海角熱”。

  來自台灣尾、屏東縣恆春鎮的民進黨“立委”潘孟安,對電影行銷恆春持樂觀的看法,但他也擔心若觀光局只是想炒短線,消費“海角七號”,沒有拿出長遠規劃,做深度恆春人文觀光發展,恆春的觀光人潮很快就會消失殆盡。

  潘孟安從小就在恆春長大,對於恆春有一份特有的歸屬感,他成立了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希望可以培育解說員,保護當地生態跟文化。對於“海角七號”引起的觀光效應,他說,目前已有點退燒,但與“海角七號”播放前比較,還是較多人潮。

  他說,劇中男主角阿嘉的家,就是他好朋友開的民宿,《海角七號》熱映時,一周只開放兩天供遊客參觀,兩天就可以賺新台幣二十幾萬元,現在已改成民宿,生意很是很好。

  潘孟安指出,恆春半島每年的觀光人潮就約有五、六百萬人,但是都在一些著名的景點,在“海角七號”熱映後,許多景點分散到劇中主角阿嘉的家或是其他場景與古城,觀光景點分散這是海角效應帶來的好處之一,可以讓民眾對於恆春有更多元、更深入的認識。

  執導“悲情城市”的著名導演侯孝賢,曾提到他對於九份有一份愧疚,九份就是因為“悲情城市”電影的熱銷,才帶動當地發展,但後來沒有加以規劃,導致現在九份已經過度開發,跟原始的九份大不相同。潘孟安表示,他比較不擔心恆春變成九份第二,因為恆春有“墾丁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管理處”對人為的破壞都會加以管理。

  不過,潘孟安還是有擔心之處,目前政府基本上只是短線炒作,這樣恆春很快就沒有觀光人潮,對當地觀光沒有幫助。恆春主要是純樸農村,比較有內涵的是傳統當地文化,應該要極力保存當地風貌、老街再造、發起地方志工、捍衛當地環境等,都是長期推動觀光旅遊需要加強的地方。

  “海角七號”之中的角色之一,代表會主席與飯店業者對話,內容提到恆春的山、路、海都是BOT案,這些飯店都是給外地人看,但是恆春的青年卻是要離鄉背井到外地打拼。潘孟安對此也很感嘆,恆春原本是風景觀光區,但是後來規劃成為“國家公園”,墾管處進駐恆春,早期地方觀光產業都與墾管處抗衡,墾管處應該多給當地民眾一些資源,不要一再反對開放,固然保護措施是對的,但是這樣的保護卻踐踏多數當地人的財產,把民眾的地,劃為保護區,用高壓手段把人民趕走,讓當地人口嚴重外流。

  潘孟安認為,保障當地人民工作權與生態保育應該是可以雙贏的,墾管處可以規劃當地社區整體營造,從景觀綠、美化到人文素質的培育,以及建構當地特色的民宿,讓當地農漁業者轉型,除了有工作讓當地居民做,也要讓他們了解恆春,才能保護恆春當地與海洋資源。

  潘孟安也打算拿出實際作為,替恆春做點事,他打算拍攝恆春當地居民的紀錄片,希望藉由紀錄片真實呈現,留在恆春工作者的處境與難處,希望墾管處可以看到當地民眾的辛苦,替民眾規劃出既可以工作的權利,也可維持當地環境、保育生態的雙贏策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