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馬政府決心拔掉台灣最大綠色資本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1 09:26:09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香港明報撰文說,近代思想及政策研究裏,有所謂“政治正確”這種說法。所謂“政治正確”指的是在某個時刻,由於各種條件配合,加以存在著一個共同憤恨的目標,於是某種認知或主張,就會取得政治態度上的正當性。至於這種“政治正確”是否真的“正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文章指出,由於因緣湊巧而成為“政治正確”的事,在近代已多矣。舉例而言,清末民族,中國積弱而內憂外患不止,於是中國讀書人在國家救贖情緒的驅使下,遂出現“廢漢字”的主張。如果我們今天重新去翻查當時的著作與資料,即可發現這種主張的確是當時的“政治正確”,但現在時代已變,如果還有人講“廢漢字”,一定會遭到嗤笑。“廢漢字”是時代扭曲下的產物,它是“政治正確”但實質上並不正確之事。

  近廿多年來,台灣由於處在巨變年代下,這種“政治正確”的事更是罄行難書。例如過去台灣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都採聯考制,由於競爭壓力大,考試自然需要苦讀,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那種大學申請入學的制度遂成了許多人的憧憬,這也是台灣教育改革會成為“政治正確”的原因,但台灣教改下來情況卻顯然愈改愈糟。

  台灣在1980至90年代,這種“政治正確”的事多不勝數。最獨特的當屬所謂的公共建設BOT了,1970年代起,西方經濟的新自由主義逐漸開始大盛,這組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乃是要非法化政府的職能,因此“政府無能”、“政府無效率”、“政府浪費”這種說法遂成了主流;它們在非法化政府職能的同時,當然也將“私人”(其實是公司或財團)的功能美化。在這種“政治正確”的引導下,國公營企業的私有化,公共建設的民間參與等遂成了政策的主流,所謂的 BOT即是其一的一種——它將公共建設的興建(Build),一定時間的營運(Operation),期滿移轉(Transfer)給政府。關於BOT的成功與失敗的例子眾多。

  台灣高鐵變成無底洞 虧損負債5000億台幣

  文章指出,這種BOT的觀念,在1990年代也盛行於台灣。當時的台灣是國民黨執政,時代氣氛對國民黨政府批判甚多,總認為它是個“黨國資本主義體系”,因此輿論的走向當然也跟著反政府、重財團。讓民間企業參與公共建設的BOT,遂成了當時的“政治正確”,許多財團在那個階段確實獲得了許多發展的機會。

  台灣的BOT案裏,規模最大的乃是台灣高速鐵路。就嚴格的道理而言,高速鐵路乃是“國家級”的重大工程,無論工程規模、資金龐大的程度及調度的困難,都不是一般的民營公司所能負荷。但當時由於BOT已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台灣遂還是決定以BOT方式交給民營。

  台灣高鐵乃是最大的BOT案,也是到了今天已被證明為失敗的BOT案。此案當時有兩個財團在爭取,一個是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的“中華高鐵團隊”,一個是親民進黨的“台灣高鐵團隊”,嚴格而言,這兩個團隊都不是夠資格的團隊。但最後還是由台灣女強人殷琪的“台灣高鐵團隊”得標。它之所以得標,乃是它對高鐵的營運做了過分樂觀的估計,由於估計樂觀,它在財務上也大膽,宣稱這個工程所需的一切資金皆可自籌,政府不必出任何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