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失去反省力的美麗島世代 價值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1 00:46:38  


留在綠營裡的“美麗島世代”不但賠上自己的形象,也賠上了原本屬於美麗島的正面價值。中央社圖
  中評社台北12月11日電(記者 林淑玲分析報導)昨天是台灣“美麗島事件”30周年,綠營在高雄市舉行人權晚會、高雄事件群眾茶話會等系列活動;當年的受刑人、辯護律師依舊活躍政壇,對不堪回首的往事撫今追昔。然而“美麗島事件”事實上已因陳水扁貪腐案被嚴重撕裂,留在綠營的“美麗島們”,不能斷然切割扁案,也連帶喪失了討論民主、人權所必須具備的道德高度。

  昨天原本是紅衫軍事件二審宣判的日子,總指揮施明德一早便在友人陪伴下前往台灣高等法院聆聽判決,高院卻臨時宣布延後宣判。這項時空的交互激盪,反諷意味十足,美麗島辯護律師陳水扁因貪腐淪為階下囚,當年的受刑人施明德因發動群眾反貪腐吃上官司;施明德缺席了“美麗島事件”30周年紀念,而活動的座上賓盡是挺扁的一群人。

  30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奠定了民進黨發展的基礎,被形容是“台灣民主的胎動”,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美麗島事件”就沒有現在的民進黨。陳水扁以及綠營“四大天王”呂秀蓮、謝長廷、蘇貞昌、游錫堃都是從“美麗島事件”崛起、發跡,儘管綠營許多中生代、新生代對“美麗島世代”把持台灣反對勢力舞台近三分之一世紀仍拒交棒,頗不以為然,亦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美麗島世代”30年來從極盛走向衰敗,有人被關、有人落選,還是不肯放棄他們身上已灰濛濛的美麗島光環。縱使他們當年的光環,事實上早已在不能與扁徹底切割之中消耗一空。施明德沒有出席紀念活動是正確的抉擇,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乃德(民進黨新系大老吳乃仁胞弟)昨天在台灣《中國時報》發表紀念文章提到,“啟發和反省才是我們真正可以留給後代的歷史意義。”一個沒有反省能力的“美麗島世代”有何存在價值,遑論榮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