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蔡英文口才沒問題 是政策出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9 07:58:19  


蔡英文並不是輸在口才,而是在政策內容的可行性,但她至少努力提出替代方案。
  中評社台北4月29日電/雙英辯論後,表現不如預期的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備受對手藍營譏評,並不令人意外;形勢詭異的是,民進黨綠營人暗爽的有之,公開嘲諷的有之,這是個奇怪的反應,因為,如果蔡英文辯論都不能佔上風,其他的民進黨大老能佔上風嗎?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幸災樂禍、見不得別人好,這是人性,更不用說競爭性相當強烈的民進黨。不過,如果民進黨大將抱持“又打下一個對手”這種心態,不能藉由這次的辯論來反省民進黨的未來,就錯失了一個重新檢視民進黨未來的機會,如此短視近利的心態,恐怕很難被付以治國大任。 

  事實上,就以民進黨大老事後對蔡英文的批評,就可看出很大的侷限性,例如,有大老認為,馬英九聲勢已在谷底,蔡英文不應該同意辯論為其拉抬聲勢,這是掩耳盜鈴。民進黨強烈反對ECFA政策,更主張交付公投決定,則論辯是無法迴避的,對民主程序念茲在茲的民進黨,總不好意思要採取愚民政策,不告知人民詳細內容,就要進行公投吧! 

  至於,不只綠營、一般評論都認為,蔡英文是敗在太拘泥於學者、專業形象,辯論有如上課,連蔡英文都自認,她比不上馬英九的“政治”語言。不過,這樣的說法稍微低估台灣選民的“政治智商”,畢竟,台灣年年選舉、日日政治口水,選民早就練就從沙礫中找出黃金的功力,雙英辯論之所以評價有差距,其實是中間選民,從中歸納出兩條不同的“治國”路線。 

  馬英九提出的ECFA,短期內是要因應“東協加一”生效的需要,即使受影響產業關稅損失,藍綠陣營各說各話,但損失是確定的,有些產業損失更高達八、九個百分點,“國家”領導人不可能視而不見;另外,中期而言,ECFA是台灣與正在崛起的東亞經濟體接軌、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即使短期內有弱勢產業受損的風險,但這是馬政府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所拿出的可行方案,不能全以“政治語言”視之。 

  蔡英文的不利之處在於,她誠實的放棄了民進黨向來反ECFA的政治或民粹語言,但她提出的替代方案,目前卻看不出可行性,她希望以WTO的多邊體制來維護台灣利益,但WTO杜哈回合談判一再受阻;她希望採取美國、台灣間的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模式,但這模式不但無法處理台美貿易關稅問題,更別說要因應經貿重要國家紛紛洽簽FTA減免關稅的趨勢。 

  因此,蔡英文並不是輸在口才,而是在政策內容的可行性,但她至少努力提出替代方案。那些心中暗爽的民進黨大老可能要捫心自問:如果少了意識形態的保護,不能動輒就抬出“統派”、“賣台”的大帽子,他們還能在辯論場合拿出什麼具體政策方向,這難道是他們認為雙英不應該辯論的真正原因! 

  其實,即使強調政策辯論的蔡英文,面對ECFA時仍然是充滿悲觀的態度,例如,她擔心台商在大陸的商品利用免稅優勢回銷,打擊台灣產業,但根據政大教授童振源對一○一九家台灣企業與外商的調查,如果台灣加入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百分之二十三到三十七的受訪企業會增加對台灣投資;如果兩岸簽訂經濟整合協定,百分之二十九至四十二的受訪企業會增加對台灣投資。而且,各類企業均一致建議台灣要簽訂經濟整合協定的優先對象是中國,其次才是美國、歐盟等。 

  調查更指出,“台灣要借重‘中國化’的手段,比較容易達成‘全球化’的目標”。“‘中國化’與‘全球化’是相輔相成,而不是相互對立的”。 

  童振源不但曾在民進黨政府時代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更曾是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幹事,民進黨也許可以不管馬英九怎麼說,但是面對中生代學者針對台灣處境所提出的思考,他們卻不應該忽視。過去,民進黨曾經想以全球化來克服兩岸之間的難題,但是,現在的趨勢卻是,跳過中國,幾乎不可能全球化,這才是蔡英文辯論時要面對的根本困難。 

  所以,面對蔡英文的處境,民進黨大老更沒有幸災樂禍的理由,因為這不是她個人的問題,而是民進黨能不能針對新的國際政經情勢調整,如果答案是不能,則辯論輸贏事小,能不能順利重返執政,才是他們該擔心的關鍵大事!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