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鴻海郭董的敵人在哪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7 08:54:02  


鴻海集團所欠缺的不是霸氣,而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同理心。
  中評社台北6月17日電/最近兩岸媒體都在探討:富士康跳樓事件究竟給郭台銘帶來多少教訓?從這兩天一些新聞事件的發展來看,似乎很少。原本,在一連串跳樓事件後,大家從新聞畫面上看到他處理危機疲憊不堪的神情,又有“立法院長”以“自己人”的角度為鴻海緩頰,再加上鴻海看似誠意十足的調薪舉動,外界都認為鴻海似乎在企業經營手法上有些轉變,也都樂見其轉變。 

  然而爾後的事件發展,卻又有幾個方面的新觀察,不但使富士康的善後處理出現“策略權謀”的猜忌,也引發台灣一百多位學者的聯名控訴與抵制。

  中國時報社論說,以下先將媒體的策略猜想予以剖析,再對學者的指控與評論予以呼應。 

  富士康善後舉措中動作最大的,就是一次調薪超過百分之百,幾乎是創下資本主義各國薪資調漲之特例。富士康是超級大廠,轄下員工數十萬人,大幅調薪當然有示範作用。由於該廠所聘員工技術要求並不高,故該廠加薪一倍必將促使別廠類似技術水準的勞工要求比照,而形成中國大陸沿海各工業區近乎全面的加薪潮。因此,富士康單方面措施的影響不在於其自身,而在於對其他企業的衝擊。 

  如果鴻海真的犧牲在先,那麼即便造成別的部門工資上漲,其可責性也不大。現在,各工廠唯一能迴避加薪的做法,就是將工廠遷往內陸工資較低的地區或台灣的特區。但是這遷廠的動作是否符合企業效益,就要看物流成本大小而定了。如果鴻海代工的是手機、iPod等輕盈商品,則其單位運輸成本不高,工廠遷往內陸頗為可行。但是像汽車、食品等體積大、運輸成本高的物件,則遷往內陸就礙難執行,這些企業也就面臨營運上的極大壓力。 

  因此,富士康加薪將波及其他行業而造成薪資普遍上漲,但富士康本身將工廠內遷,對自己的影響卻不大。目前的新聞信息顯示,富士康確實是在沿海縮編人事,也確實有廠區遷移的跡象。果真如此,則其先前加薪百分之百的大動作,看起來就像是危機處理的空泛宣示;工廠遷入工資低廉區後,原先在深圳所承諾的加薪對自己就影響有限,而真正受難的,就是工廠不易遷走,需要同等勞工的其他企業。簡言之,宣布百分之百加薪,然後自行遷廠,那就像是“以鄰為壑”的作風。我們前文論及郭台銘的改革誠意受到外界質疑,其論點也是著基於此。 

  前述質疑再加上台灣一百多位學者點名的“血汗工廠”指控,就使得郭台銘危機處理的努力難以竟功。所謂血汗工廠,是指業主將自己的利潤築基於勞工的血汗上,是一種上對下的剝削關係,而不是互利雙贏的伙伴關係。所謂以鄰為壑,是指業主將企業的危機處理措施建立在同業的苦難上,與社會其他企業成員欠缺共榮共存的連結。不論是前述哪一種指控,都是企業欠缺社會責任(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表徵。 

  像郭台銘規模這麼大、獲利這麼多的企業家,實在應該少些算計、多些包容,少些與社會各界磨擦、多些互利互助的和諧。有人描述郭台銘像是成功地在各地征戰、無往不利的成吉思汗。但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成吉思汗可以征伐潰敵,卻不能長治久安。如果企業主欠缺社會責任的基本薰陶,不了解孕育他們茁壯的社會其實是他們的伙伴、支柱、土壤,甚至避難所,卻只知道四處展現霸氣,把同業、員工、媒體、學術界全不放在眼裡。那麼長久而言,這樣的霸氣企業就只是長於征戰、難以共處的掠食者,絕難為社會所接受。 

  我們在此要對郭總提出呼籲:對於學者聯名的指責,要虛心、再虛心的接受。成吉思汗雖然征戰常勝,但是王朝卻無法融入當時的社會氛圍。郭台銘算計再精,也不能與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算計爭利。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受到質疑,就需要誠心修補;單憑制式危機處理,往往只是修潤表面,卻未觸及真正的核心問題。鴻海集團所欠缺的不是霸氣,而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同理心。郭台銘今天面臨的問題,恐怕不在於社會,而在於他自己。


    相關專題: 富士康連跳 大陸爆工潮加薪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