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結合兩岸傳統工藝 台灣船歷時5年打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6 00:36:06  


17世紀台灣船正式在安平啟航,木造船身由台灣老師傅打造,船上的中國式船帆則由大陸舟山的傳統匠師負責完成。(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12月6日電(記者 趙家麟)17世紀台灣船4日在安平港正式啟航;這艘經由歷史考據,結合兩岸傳統工匠技藝與現代科技的復古船,成為21世紀發揚鄭成功精神、推廣海洋文化的領航船。

  復原台灣船,係已故前“教育部長”、成功大學校長吳京的原意,經各方歷史研究、搜集資料,決定由政府出資,以台灣文化遺產相關創新處理手法,進行明鄭時期“台灣船”的合作專案研究與復原計劃,前後歷時5年。

  台灣船的船體結構,有幾項特色如下:

  第一,依結構需要,選用適當的木材。龍骨使用南洋櫸木(batu),比重大於水,耐蟲蝕,平直質堅強度高。肋骨為台灣特產相思木,韌性為樟木的10倍,耐壓耐變形。外板的平直部使用南洋櫸木,彎曲部使用高等柳安木(阿必屯)以利整形。甲板採用柚木,因為柚木在木材中收縮率最小,不易變形漏水,質硬耐磨。

  台灣船造型具有“方頭方艄(船艉)”特色,這是指早期木造帆船,從船的正上方往下俯視,船頭前緣與船艉後緣的最高處較為方寬,並非尖型。這樣的船型具有寬敞的甲板與較大的浮力。

  第三,台灣船可以上下升降中央舵,船舵用以控制航行方向。由艉槳演變而來,形狀像槳,只是加大扁平的舵板部分。

  第四,摺扇式耐破損硬帆,與現代帆船(西方帆)的差異性,在於西方帆需要水手到橫桿上由上往下放,台灣船是站上甲板上人操作就可升起一面大帆。落帆時借助帆的重力就可自然落下。

  台灣船上,經考究採用傳統中國式的摺扇式耐破損硬帆,遠赴大陸舟山,邀請當地的老師傅製作,並協助指導操帆技術。

  第五,台灣船雖然是復原了17世紀明鄭時期的木造船,但為符合現代船舶的安全性,同時能夠有遠洋航行的能力,台灣船採用螺絲與螺母來固定木材,捨去了傳統使用方釘的接合,船上並配備了現代化輔助動力及導航科技。

  17世紀台灣船的復原計劃,經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承辦,邀請“中央研究院”等學術單位,與台南市政府、基隆市古船業、台南市造船業、台北船舶設計者、各類博物館、海運公司等單位共同合作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