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蘇貞昌和蔡英文當權時,為什麼不這樣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8 13:58:55  


  中評社台北4月1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民進黨日前進行黨內“總統”初選第三場政見會對經濟、社福與地方政策,三位參選人都提出各自主張,雖然較前兩次稍微具體,但細察內容,不是不切實際,就是自相矛盾,或是空洞籠統,實在看不出什麼可行性。

  社評說,台灣過去曾經締造經濟奇蹟,長年是四小龍之首,但從民進黨執政之後,開始走向下坡,近年來的問題,其實一直都是如何把餅做大?如何公平分配?前者攸關經濟發展,後者攸關社會福利,執政者必須通盤考量。

  例如:台灣工資、土地成本逐年提高,投資環境比較大陸及東南亞相對不利,如何改善投資環境,改變產業結構,吸引外資來台,並使台灣產業願意根留台灣,自然是當務之急。又如,台灣鄰近中國大陸,如何發揮台灣在地理、語言和其他優勢,利用“中國崛起”,加速發展台灣經濟,當然也是所有執政者都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民進黨執政八年,換了五位“行政院長”,每一人都提出新的計劃,例如兩兆雙星、大溫暖大投資、五年五千億等等,規模務求其大、項目務求其多,但台灣的投資環境卻每況愈下。

  社評說,蘇貞昌和蔡英文當過“行政院”正副院長,對於台灣的經濟、社福和地方議題,理當不太陌生,對於當年民進黨執政時政策的缺失,也應當瞭若指掌,但在政見會中,卻看不出他們有任何對症下藥的妙方,也看不到能夠突破現狀的創見,例如蘇貞昌強調,“六輕設在雲林貢寮,建廠至今已繳二、三千億稅金,但雲林縣政府卻分不到百分之二”,他認為“國家”領導人應更公平分配財政資源,問題是,他當“行政院長”時為什麼不這樣做? 

  再者,蘇蔡兩人都是只提計劃不提財源,或是含糊籠統,一筆帶過。猶記陳水扁當年參選之前,曾經提出只要減少政府資源浪費和貪污,每年可多出二千億經費,但執政八年,這筆錢不但籌不出來,陳水扁自己倒是每年貪污幾十個億;如今,蔡英文也依樣畫葫蘆,對於她提出十二年國教需二百億,宣稱“只要調整政府過去在經常部門的浪費和錯誤投資,這筆錢就籌得到”,兩人的思維邏輯如出一轍,同樣是想當然耳的推論,並沒有經過任何精算,未來能否做到,當然也是未知數。

  此外,蔡英文強調“要讓台灣國民從小到大、到老,都能有一個安全的照顧體系”,而且照顧體系“不能由市場決定價格與需求,必須由政府來供給”,理想雖好,問題是,目前國際間能夠做到如此的國家屈指可數,其國民所得多半在三萬美元以上,請問台灣如何做到?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政府每年要花多少錢?每年經濟成長率,預定要多少?錢從那裡來?這一連串的問題,蔡英文都沒有解釋;更何況,蔡英文宣稱她提出的政策,都是任內可以做到,那麼她難道不應該告訴大家,如何在八年內達到這些目標嗎? 

  社評說,更諷刺的是,蘇貞昌批評政府,不能帶頭聘用派遣工,讓他們在短期工作後,又淪為失業人口。然而,他卻不提,這種作法正是民進黨執政時代的政策,他當“行政院長”時,尤其嚴重,如此豈不是自相矛盾? 

  總之,從蘇貞昌和蔡英文的說法可以瞭解,他們對當前各種問題的批評,或許鞭闢入裡,但對解決問題,仍然是理論重於實際,實在不甚高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