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工商時報:幫扶“台商大兵” 選前重要任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0 16:37:44  


  中評社台北7月10日電/台灣2012年大選之戰況正在加溫,各個政黨候選人都在卯勁聚人氣及拉選票。而在選情緊繃情況下,百萬大陸台商的投票傾向,受到各方的空前關注。

  台灣工商時報認為,此刻黨政界面對大陸台商選民,不能只是一味算計其“回台投票人數”與“選票投向”,而應該注意到,當前大陸台商經營,正處在歷來少見的困局之中。政治人物如要拉到這方面的選票,一定要展現幫扶能力,以有效地“搶救台商大兵”,不能只是喊口號。 

  近來大陸台商經營上面對的挑戰,各方均已知之甚詳,不外乎人工漲、物料貴、產業汰舊換新劇烈、廠商轉型升級吃力等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台商經營面還存在著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拖延不決,如廠房動遷後的土地補償不足、合資雙方爭執糾紛案件未獲明快的法律處置等。這些方面的案件,使很多台商頗有“切身利益受損”之感。相關問題如無解,實無法期待廣大台商選民會在明年元月,了無後顧之憂地高興返鄉投票。 

  社論指出,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雖然兩岸雙方當局最近都表現了解決的誠意,並已分頭在努力尋求破解之道,但至目前尚未有突破性進展。廣大台商們都還在觀望。而探究其進展不易的原因,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未抓到要害。具體地說,就是太偏向“個案處理”模式,未能以“通案比照”的方式惠及廣大台商。 

  例如日前北京傳出消息說,大陸當局正在針對“台商3大陳年要案”,積極進行協調處理,可望近期內獲得解決成果,以顯示大陸保護台商的誠意。這當然是值得樂觀其成的好事,可是“重大要案”的問題解決之後,能否形成一套通案的處理規則,使其他陷於同樣困境的台商也得以比照辦理,並順利脫困呢?如果不能這樣,則幾個大案的解決,只是樹立了幾個樣板,對廣大台商的幫助並不大。換言之,現在無論大陸執政當局或台灣執政當局,在解決台商經營問題上,應該提綱挈領,俾以“通則規範”的架構,予以整批解決,而不要再陷於少數幾個大案的案情之中,去鑽牛角尖,那只會治絲益棼。 

  而說到保護台商的“通則”,當前最大的是“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此一重要文件,雙方洽簽已有一年多,但到今天,彼此仍有結構性的爭議,未能達成共識。主要在於,台灣方面所提出之納列“國際仲裁”,以加強保障台商權益之議,遭到大陸當局反對,以致於該項洽簽工作陷入瓶頸。在當前兩岸關係敏感的氛圍下,與“國際”有關的概念都不容易介入,這是客觀的現實。 

  可是,從台商經營上的需求來看,他們總需要一種超脫兩岸的“客觀第三方力量”,來為其經營糾紛案件的是非做最後的裁決。而反方向看,將來陸資在台灣若發生糾紛,也會希望有兩岸以外的仲裁機構來評理,而不要由台方執法機關說了算。這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由此觀之,當前兩岸雙方在洽簽投保協議時,應多強調“客觀第三方”的概念,而避免去糾纏“國際”的名目,如此則延宕已久的投保協議洽簽工作,方有可能在今年內順利完成。 

  無論如何,大陸台商經營問題的解決,一定要在台灣大選投票日之前,獲得大步的進展。因為大陸台商經營的良窳,是兩岸“和平發展”路線績效優劣的重要指標。台商在大陸如發展順利,則當前兩岸交流合作的模式,自然能說服大多數的台灣選民,進而通過大選的考驗,得以持續實行。反之,若台商在大陸上的經營處處碰壁,則台灣選民看在眼裡,投票時自會“另有盤算”,連帶大陸台商返鄉投票的意願都會顯著降低。 

  所以,黨政界在看待大陸台商投票動向的問題時,一定要看到台商在大陸經營困境如何紓解的問題,而不能只是千方百計把他們召喚回來投票。 

  社論最後說,大陸台商如果是在經營問題纏身的情況下回來投票,則他們也有可能把票投給反對兩岸交流合作的候選人。這是百分之百的民主選舉,誰也無法操縱個別台商的投票行為,就看哪個政黨的候選人能為他們幹實事。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