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政見是否空洞 可以檢驗事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5 10:21:57  


蔡英文(右)的經貿政策,確實有諸多可議之處,尤其令人非議的是,她往往只提出問題,卻提不出解決之道。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是否政見空洞?最近又成為熱門話題,除了朝野各執一詞,綠營內部也出現雜音,真相究竟如何?頗值探討。

  社評說,“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指出,蔡英文政見空洞、不紮實,甚至把馬政府施政績效當成自己願景,因此他建議蔡英文提出一套“不空心,不虛無”的政見;蔡英文則反唇相譏,痛批國民黨身為執政者,不經仔細思考就輕率將對手政見斥為空洞,只是突顯“不用心”;而且最近很多國家政策議題,都是由民進黨主導,國民黨跟進,如果民進黨政策空洞,馬政府就不應該跟進。

  乍聽之下,兩人的說法,似乎都不無道理,孰是孰非?自然要以事實來驗證。首先,批評蔡英文並非國民黨創見,而是出自民進黨。舉例來說,民進黨獨派大老辜寬敏就公開斥責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沒有意義;前“立委”郭正亮則質疑蔡英文對兩岸經貿的主張,總讓人產生“只有抽象原則,沒有具體政策”的感覺;而且蔡英文認為“中國做為敵國的政治風險無所不在”,這種政治高於經濟的思考模式,如何落實為具體政策,往往導致主觀認定、毫無標準的進退兩難困境。

  社評說,又例如前扁辦主任陳淞山抨擊黨全代會十年政綱的政治方向,應該也是“守成有餘,開創不足”的空心政策。辜、郭、陳三人派系屬性不同,各有其代表性,他們同聲批評蔡英文的政策主張空洞,試問,難道是國民黨策動的嗎? 

  其次,截至目前為止,蔡英文最為人所知的經貿政策不外兩大主軸,一是在地經濟;一是“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前者基本上是希望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強化知識、科技與人文的元素,以提高商品價格和生產者收入,這種構想政府其實目前已經在做,蔡英文只不過刻意突顯“在地”,以展現其比國民黨更重視基層民眾的用意,事實上只是換個口號,了無新意;而且其政策主張還自相矛盾,例如觀光是典型的在地經濟,蔡英文卻反對大陸客來台觀光,就是典型的例子。

  社評說,至於“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同樣不切實際。綜所皆知,“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確實已經成為兩岸經貿現狀的基調,要想扭轉,不僅事倍功半,而且會給台灣帶來很大的衝擊;試問民進黨做好準備了嗎?再者,台灣從世界走向中國,是否意味台商今後到大陸不宜單獨投資?而是要與外商聯合投資,果真如此,台商如何先發制人搶占市場?又如何能確保自主性?更遑論多數台商其實並無與外商合作的條件與意願。 

  顯而易見,蔡英文的經貿政策,確實有諸多可議之處,尤其令人非議的是,她往往只提出問題,卻提不出解決之道。例如她強調與中國大陸經貿往來要遵循WTO國際協定,不能離開多邊體系保護傘,因此主張把ECFA送交WTO審查;然而,ECFA目前已在執行,如果WTO拒審或者是遲遲沒有審查結果,ECFA是否還繼續有效?原本ECFA所規範的兩岸定期協商,是否如期繼續進行?截至目前,蔡英文都沒有提出具體答案。

  社評說,以上這些批評,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出自綠營內部,與國民黨完全無關,充分證明吳敦義的批評不是無的放矢,也不是惡意曲解,蔡英文與其硬抝強辯,不如虛心檢討,儘速補強自己的論述,才能獲得選民的信任與支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