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權:蘇排謝 正好為蔡謝結盟提供良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4 10:59:37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澳門新華澳報24日發表富權的文章說,蘇貞昌在謝長廷登陸所形成的“衝擊波”中緩過來之後,當即轉入防範排斥謝長廷的的政治攻防態勢。其表現,既有在言論上以“指桑罵槐”的手法,藉著嘲諷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林中森訪問大陸是吃相難看的“搶雞骨頭”,來暗批謝長廷的登陸攪亂了他對民進黨中央大陸政策的“佈局”;在行動方面,則是擺明車馬,拒絕按照謝長廷的意願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透過黨內“獨派”的口放風,即使是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也不會讓謝長廷出任主委。由此,台灣政壇和媒體都在紛紛揣測及議論,“蘇謝合”已經出現裂痕。

  文章說,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蔡英文表現了高度肯定謝長廷登陸的態度。她在“蔡謝會”中指出,謝長廷訪問大陸是民進黨對與中國交往路徑進行的探索,有助於民進黨對中國的交往,走向比較正常方向的一步。她又表示,希望民共交流常態化,有個正常的方向,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對台灣造成傷害,雙方也能充份交換意見。

  這就予人許多遐想:一、蔡英文是否要藉著肯定謝長廷的“登陸”,來為自己未來的“登陸”營造良好氛圍條件?二、蔡英文是否要趁謝長廷遭到蘇貞昌“冷待”之機,以肯定謝長廷來拉攏他,以促成“蔡謝聯盟”,在二零一四年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及在二零一五年的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中,強化自己與蘇貞昌進行爭奪戰的戰力?

  文章說,也正在此時,媒體放出了其實蔡英文早就與北京達成了民進黨願意在兩岸終局政治安排協商未完成前,尋求建立“可長可久的和平穩定架構”的共識,但無奈風聲走漏,被馬英九、金溥聰破壞的消息。儘管此消息未必是“蔡系”策劃,但釋放消息的時間點,卻頗為敏感,與謝長廷登陸進行“開展之旅”剛好契合。

  其實,不要說蘇貞昌“凍結”調整兩岸政策的計劃,就是他要迎合黨內“縮短最後一裡路”的呼聲,也因民進黨未能廢棄“台獨黨綱”,身揹“民進黨主席”包袱的蘇貞昌,也無法登陸訪問。相比之下,表面上看來最難踏足大陸的蔡英文,相反倒是身份最為超然。因為在七月間的民進黨領導層改選中,不但是她個人沒有參選,就是她所領導的“蔡系”,都沒有推出人選參加中執委和中常委的選舉。因此,蔡英文現在是“無職一身輕”,沒有任何黨職身份。這就為她採用“謝長廷模式”,以其他的甚麼民間名義,如“小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等身份訪問大陸,提供了方便。此前蔡英文曾經說過,她願意在沒有“一中”前提下前往大陸訪問,與中共高層進行實質對話。而“謝長廷模式”,正好就可滿足這項條件。

  相信,北京方面也正在對是否歡迎、如何促成蔡英文登陸,進行分析研判及沙盤推演,並從她過去從政的軌跡中,對她的兩岸關係立場和實踐予以辯證識別。誠然,蔡英文是“特殊兩國論”的擬稿者,並曾否定“九二共識”、反對“ECFA”,也曾動員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圍攻到台北進行“陳江會”的陳雲林,這已形成北京對她的“固有印象”。但也不容忽略,蔡英文在出任“陸委會”後不久,便在廣大台商的壓力之下,主導開放“小三通”和修訂《兩岸關係條例》,以及台商春節包機等。而且在主導修訂《兩岸關係條例》時,並沒有刪去其第一句“兩岸統一前”,及篡改該法律正文中的“台灣地區”、“大陸地區”的定位,更不敢將“大陸委員會”改名為“中國委員會”,因而忠實地維護了其任職“陸委會”必須維護“中華民國定位”的職責。蔡英文在二零零六年更是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身份,主導了對兩岸經貿交流具有一定開放性的“經續會”,與時任台聯黨“立委”的賴幸媛等“戒急用忍派”據理力爭,並悄悄地以“螞蟻搬家”的手法,修正了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客觀上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為兩岸經貿交流做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工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