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綠天王競合攸關中國事務委員會成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7 00:58:54  


  中評社台北4月27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道)民進黨5月25日全黨代表大會前夕,黨內彌漫著詭異氣氛,不僅黑道入黨炒得沸沸揚揚,就連隱而不發的兩岸議題,頓時間也像蒸氣鍋一樣,大有衝鍋蓋而出之勢。黨內百家爭鳴,直接挑戰黨主席蘇貞昌的領導威望,開放交流與閉鎖的兩岸主張拉扯民進黨,路線之爭隱然蠢動。

  黨內對兩岸政策的歧異存在許久,黨魁蘇貞昌遲不碰觸兩岸政策,終於讓檯面下暗潮洶湧的角力搬上檯面。蘇貞昌決定要在五月中旬啟動“中國事務委員會”,試圖整合各派系異見,希望透過中委會的平台消弭或安撫兩岸紛歧,進而一錘定音,向來大鳴大放的民進黨,能不能就此縮小兩岸歧見,值得觀察。

  “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開張運作時間點,帶有幾分政治操作的味道,一,就在全代會召開之前;二,蘇貞昌出訪美國前。從好的方面解讀,有助黨內凝聚兩岸政策共識,訪美更能精確表達民進黨的兩岸主張,大大提升蘇貞昌政治地位。其次,透過各派系參與,有助降低全代會每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但若從不同意見看來,這或許會被解讀為,用黨的力量壓抑某些派系,例如,謝長廷的交流派、許信良西進派,甚至是壓縮蔡英文陣營青壯派“立委”的聲音。

  若拋開政治算盤,“中國事務委員會”千呼萬喚始出來,成立與運作晚了點。整體而言,何嘗不是最能有效整合黨內異見的方式。至少提供一個黨內平台讓大家討論,說出主張,能不能運作成功就看蘇貞昌的領導力。

  但擺在眼前的政治現實是,蘇貞昌與蔡英文有“王不見王”的競爭關係,而實力派要角謝長廷又以民進黨兩岸議題“開路先鋒”自許。基本上,蔡謝都有自己的兩岸主張,他們之間的競爭關係,會影響到中委會能不能發揮具體功能,進而讓中委會的決議是加乘效果或加深紛歧。

  謝長廷確定不會參加中委會,要走自己的路,儘管“憲法各表”難被黨內接受,但北京對謝有期待,光是這一點,民進黨就面臨很大的壓力。前一陣子,甚至發生黨中央與謝系為紅綠智庫合辦研討會而相互較勁。換句話說,沒有謝長廷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缺了一角,這個缺口如何彌補,蘇謝如何化解心結,蘇如何讓謝有更大發揮空間?抑或放任不管,不同抉擇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至於,蘇蔡的競爭,隨著時間逼近七合一大選,矛盾只會加深、不會減緩,青壯派的英系“立委”已在醞釀提出“兩岸宣言”。提出主張才能避免被邊緣化,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沒有理由在兩岸國際事務缺席。

  綠營領導人內部的競爭關係會讓兩岸議題複雜化,這是黨主席蘇貞昌面臨的難題與挑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