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蘇貞昌訪美 爭取為參選“總統”背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9 16:40:58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處理完提前召開的黨的全代會及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首次會議兩件大事之後,終於取得了叩開華府大門的“入門券”,好整以暇地收拾行裝,將於六月八日啟程赴美訪問,爭取美國支持他參選“二零一六”了。 

  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實際上,召開全代會和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是蘇貞昌訪美之前必須要做好的事。前者,雖然他在去年七月已經主持過一次全代會,但卻這次全代會上所審議的議題,基本上在蔡英文出任黨主席時提出的,屬於他自己的東西較少,而本週日召開的第十二屆第二次全代會,所審議的中執會提案,就全部是由他所主導。而且,更可能趕及他於六月上旬赴美訪問,還將原來按照慣例應是在七月間召開的全代會,提前到五月底召開。

  後者,則是作為蘇貞昌此次訪美,將向華府送上的“見面禮”。這也正是民進黨中央通過《中國事務部設置要點》幾個月以來,一直沒有動靜,但卻在近來突然活絡起來,除了邀請身背官司的邱義仁、吳乃仁等元老參與之外,還出盡九牛二虎之力遊說本來拒絕合作的謝長廷、遊錫參加的重要原因,就是要趕在訪美之前,將這個架構搭建起來,方便他在與美國人見面時,使美國人相信他無論是出任台灣地區最大在野黨的主席,還是倘若當選“總統”,都將是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的。而這一點,也是美國人最為在意的。

  而正因為是他能夠及時地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當五月間民進黨執策會執行長兼駐美辦事處主任吳釗燮和國際事務部主任劉世忠前往美國為蘇貞昌訪美“打前站”時,得到了美國智庫機構的高度肯定。這就使得蘇貞昌對這次訪美所能獲得的成果,更是充滿著憧憬。尤其是劉世忠返台後向蘇貞昌 匯報,美方對蘇貞昌出訪與民進黨有很高的期待,美方很多國觀察家認為,民進黨非常有機會在二零一六年重新執政,一方面馬政府做得很差,另方面民進黨也在從事比較務實的國內外政策,這就更是使得蘇貞昌幾乎是以“準“總統”的自我認知心情而上路了。

  確實,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頗為微妙。在早年,美國出於其人權,民主等的普世價值 ,對於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實行專制統治頗有意見,因而暗中支持以爭人權、爭民主為職志的“黨外”活動,及後來在此基礎上成立的民進黨。據說這也正是民進黨將其黨名取名為“民主進步”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陳水扁首次參選“總統”時,坊間就有美國暗中支持陳水扁上台之說。之所以會如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國民黨“黑金”,而民進黨則是“清流”。

  正因為如此,陳水扁在獲得民進黨決定是由他出戰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的資格之後,就及時地到美國進行“學習之旅”,向美國說明其參選“總統”的理由,並針對美國對“台獨黨綱”的疑慮,說明民進黨已經通過了“凍結”“台獨黨綱”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後來還提出“陳七條”。由此而獲得了美國對他參選“總統”的“背書”。

  自此之後,凡是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者,包括謝長廷、蔡英文,都會先到美國“拜碼頭。當然,除了是爭取美國的支持之外,還要向美國“交心”,當選之後不會像陳水扁那樣做“麻煩製造者”。--陳水扁執政後期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台獨”議題,惡化台海局勢,在西太平洋燃起火頭,使得已經為“反恐”和“朝核”等問題筋疲力盡的美國,雪上加霜。美國人當然也就對陳水扁本人以至民進黨,有了強烈的定見。因此,無論是謝長廷還是蔡英文,都在參選“總統”的過程中,專門到美國訪問,設法消除美國人的“偏見”,從而爭取美國人對其參選“總統”的支持。

  蔡英文也就投其所好,前年十月間到美國“拜碼頭”時,向美國智庫人士透露,自已當選後,將會尋求與中國大陸洽簽“兩岸和平協議”。這對已經產生“一旦被蛇咬,三年怕草繩”心理效應,因而極為擔心民進黨倘再次上台,又將會成為“麻煩製造者”的華府來說,正是求之不得。當此“情報”傳回台灣時,急壞了正在南部指導救災的馬英九,連忙返回台北,在尚未與智囊團商議之下,就急忙推出《黃金十年》的兩岸政策篇,宣佈在獲得連任後,將會與中國大陸洽簽“兩岸和平協議”,以保證兩岸關係的“獨門優勢”仍然掌握在國民黨的手中。由此可見,美國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也是“總統”選舉中的重要因素。

  現在又輪到蘇貞昌訪問美國的時間了。由於現在距離“二零一六”尚遠,而且在從現時也未知他本人是否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因而說他也是為參選“總統”而訪美,恐怕未夠全面準確。但當然不排除也會有此意。不過,未曾“飲過鹹水”亦即未有出“洋”留學過的蘇貞昌,無論如何都是補這一“洋課”的。但卻令人無解的是,他的第一個“洋課堂”,卻是日本,可能會起“事倍功半”作用。因為在“總統”選舉中,日本因素所起的作用遠少於美國因素,美國的態度才是左右選民選擇態度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而且,將美國排除在第一個“碼頭”之外,也必然會使得向來是自以為是“世界霸權”和“國際警察”的美國,大感“屈辱”。或許,蘇貞昌的此次訪美,還需向美國人賠不是。

  何況,蘇貞昌在日本的談話,鼓吹以“自由同盟”來圍遏中國,這種毫不加修飾的直接語言,可能連美國也不欣賞。因為美國即使是其重返亞太的戰略就是為了包圍中國,但卻從未有明說,相反還說了不少“加強美中友好”的討好話。正值習近平主席也在訪美,並與奧巴馬總統會晤,少不了大談友好合作之際,曾經邀請美國加入“自由同盟”的蘇貞昌也身在美國,就有可能會成為美國人“投鼠忌器”的“犧牲品”。

  當然,也不能忽略美國的一些智庫人物的心態,就是這些人傾向於在二零一六年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其理由是:一、符合政黨輪替的普世價值;二、倘是由國民黨繼續執政,擔心新的“總統”不像馬英九那樣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這就將會衝擊美國“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基本政策,並讓“太平洋第一島鏈”失守;三、倘國民黨長期執政,民進黨就將會失去培養政治人才的舞台,今後就將會難以翻身,任由國民黨一黨獨大。

  因此,蘇貞昌此行,就可能會設法將美國智庫人物的這種心態擴大。不過,美國人是否會將落實這種心態到對象施之於蘇貞昌,卻就很難說,畢竟在美國人的眼中,蔡英文更受歡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