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日媒分析韓國防務出口成功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2-10-04 09:53:16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29日報道,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采購韓國生產的武器。據韓國輸出入銀行統計,2021年韓國國防產業出口額達到70億美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預計2022年將超過100億美元,達到2020年的近3倍。基於細致入微的市場調查建立起來的“定制化”出口為韓國武器帶來了無限商機。

  報道稱,受烏克蘭戰事的影響,烏克蘭鄰國波蘭7月下旬宣布有意從韓國購買約1000輛K2坦克和600餘台K9自行火炮。按照韓國《中央日報》的說法,如果順利簽約將成為韓國史上第一軍火大單,最少價值10萬億韓元(約合69億美元)。

  此前韓國已經與阿聯酋簽署了地空導彈銷售合同。韓國還在研發首款國產戰鬥機,并計劃同印度尼西亞聯合生產。如果出口的增長能够帶動武器研發和生產能力的提升,也將有助於韓國國防能力的加強。

  報道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顯示,2017年到2021年韓國的武器出口額是2012年到2016年的2.8倍,從國別排名上看,韓國已經從第14位前進到第8位。

  報道稱,韓國的優勢在於對潛在客戶的安全環境、財政形勢、產業結構展開的徹底調研,經營手法也是靈活多變。如果有需要,韓國企業可以與當地企業聯合生產,或是在對方缺少資金的情況下提供金融支持。

   從韓國輸出入銀行6月發布的武器出口相關報告中也可窺見端倪。報告分析認為,印度“將降低俄制武器的比例,增加本國自制武器的比重”,菲律賓“增加了艦艇的采購數量”。

  報道稱,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的專家伊藤弘太郎認為,韓國的武器研發歷程可能要追溯到二戰結束後不久。“美國當時并未向韓國提供高水平武器,縱容了北方在朝鮮戰爭中一路南進。”<nextpage>

  上世紀70年代,時任韓國總統出於對在安全領域完全依賴美軍的擔憂,要求開始著手研發導彈和步槍。上世紀80年代時,韓國已經建立起坦克和艦艇的生產體制。進入21世紀後,隨著國內需求下降,出於維持國防產業的需要,韓國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

  美國也在關注韓國國防產業的動向。今年5月,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談中商定“強化國防產業供應鏈”。與在核潛艇這樣的尖端武器領域開展合作的澳英美聯盟不同,韓國的著眼點應該還是裝甲車等傳統武器。

  報道稱,美歐與中俄之間的對立愈發尖銳,迫切需要在民主陣營內部構建完整的武器供應鏈。一旦擁有強大的武器供應體系,對手也將難以發動攻擊,美國期待韓國能够在彌補自身供給能力不足方面發揮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