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中國應客觀對待西方國際政治理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5 00:35:15  


 
  與斯巴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具有相似之處,中國軍事問題學者徐光裕將軍1988年提出“戰略邊疆”理論。他指出,戰略邊疆是一個不同於地理邊疆的概念。所謂“地理邊疆”是指按國際法和國內法劃定的國家領土邊界線,它具有相對穩定性,不能隨意改動。而“戰略邊疆”則它是指一個國家軍事力量實際可控制的與國家利益有關的地理、空間範圍,具有相對的不穩定性。戰略邊疆雖不能明確地見諳於地圖,但它卻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生存空間,是客觀存在的戰略領域。這一概念發展了純粹地理學上的地緣政治理論,結合現代科技和武器發展,具有軍事戰略學意義。

  時代特征與局限增加了地緣政治學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學者的理論和觀點在當時也許是正確的,作為分析工具的確定性和契合性相對突出,顯示出其分析國際政治的重要工具意義。但也隨著國際政治演變而落後於時代,其確定性和典型性被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所逐步削弱。上述各種地緣政治學說都存在或這或那的不足,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導致其作為分析工具時面對不確定性和不周延性。許多國際關係學者對“地緣政治論”提出批評,他們認為當今世界,技術革命已減少地理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制約,地緣政治家們的許多論斷已經過時。在相互依存的國際社會中,世界已經形成一個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相互交融的文明體系,有關方面在激烈競爭的同時也保持協調。

  “9•11”事件及其美國的快速進駐和全球打擊能力說明,地緣政治學說某種程度上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具有典型性。超級大國可以迅速進駐,可以發起全球快速打擊,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戰略撤出。批評者們認為地緣政治理論家由於過分突出地理環境的作用,或者用孤立方法單一地研究地理環境與國際活動的關係,容易忽視其他因素尤其是人類精神方面的作用。現實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漢斯•摩根索甚至批評“地緣政治的基本觀念是空間,可是空間雖然是靜態的,但是居住在地球表面空間的人卻是充滿活力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