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工商時報:近十年 台灣失業者處境出現變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2 10:31:17  


  中評社台北12月2日電/台“行政院主計處”日前發布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失業者在過去一年遇有就業機會者占半數。而這半數遇有就業機會者何以仍處於失業狀態?有些是興趣不合,有些是學非所用,還有些是認為待遇太低,認為待遇太低而不願屈就者約占5成。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說,這份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所傳遞的訊息是什麼?若不細查,會以為島內多數失業者之所以失業,是因為對薪水的要求太高,惟事實並非如此。 

  這可以就兩點來講:第一點,總失業人口中只有一半曾遇有工作機會,而這一半當中的5成不去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待遇太少;換言之,因待遇太少而不工作者是占總失業人數四分之一,而非半數。 

  這說明今天島內失業者之所以仍處於失業困境,固然與待遇落差有關,但還有更多其他的原因,例如失業者的年齡、教育、技術不符企業的要求,再如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地點不如失業者的預期,這些都是讓失業人數居高不下的原因。 

  那麼,這些曾遇有就業機會的失業者認為待遇太低而不願屈就,他們所期待的薪水有多高?這也就是我們要談的第二點。以今年而言,全體失業者要求的每月待遇平均僅2萬8千多元,長期失業者略高但也只有2萬9千多元而已。相較今天多數民眾的薪資水準,如此卑微的期待不能算貪心吧! 

  令人訝異的是,如此卑微的期待,居然遍尋數月,甚至超過一年仍音訊杳杳,島內就業環境之每況愈下,於此可知。 

  社論續道,我們回顧不同年代失業者對薪水的期待可以發現,全體失業者在1992年所希望得到的待遇為23,656元;隨著經濟成長薪資提高,至1999年已升至31,501元。 

  此後各年雖隨景氣起落而有增有減,但長期趨勢則明顯呈下滑,至今年失業者所期待的薪資已降至28,988元。這20多年的時間數列告訴我們昔日所得水準快速提高,也證實了近10年就業環境根本無法受惠於經濟成長而有所改善,甚至一年不如一年,近年失業者雖如此降低自己的期待,依然無法順利就業。 

  試想,如果失業者對待遇的期待值仍維持在10年前的31,501元,而非今日的28,988元,台灣今天的失業率豈能不高於目前的4.3%?這顯示近年來人們調降對薪資的期待,也是失業得以緩和的重要原因。 

  然而勞動條件如此年年下滑,要跌到何年才會停止?民眾對薪資下滑的忍耐極限是在什麼水準?一旦勞動條件跌破人們對最低待遇的忍耐極限,我們就無法再寄望人們繼續調降對薪資的期待來緩和失業率了,而屆時失業的情況將難以想像。 

  長久以來,我們也一直想明白台灣的失業者在失業期間究竟何以維持生活,這份人力運用調查的結果年年都差不多,總是有近半數的失業者表示靠原有儲蓄,另外一半則表示靠家庭支持,其餘靠借貸、資遣費。 

  至於政府失業給付的比率歷年來都相當低,以今年而言僅1.2%。由於這項指標過於鈍化,讓人不禁懷疑失業者在答覆問卷時究竟是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靠借貸生活?還是手中真有儲蓄維持開銷? 

  對照“主計處”另一份家庭收支調查,這份調查告訴我們,近年台灣的家庭儲蓄率已大不如前,除了高所得家庭的儲蓄仍年年升高之外,經濟弱勢及中產家庭的儲蓄已是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已毫無儲蓄可言。然而受失業衝擊最烈的,往往就是這些家庭,他們哪來的儲蓄因應失業期間的生活開銷? 

  依2000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全台灣所得最低的20%家庭(有156萬戶),他們的收入不足以支應消費,呈“負儲蓄”2萬元,再往前推一年依然是“負儲蓄”3萬元,近10年之間他們有7年都是呈“負儲蓄”。另外,中產家庭近年的儲蓄大概也僅是10年前的50%~80%。 

  如此看來,即令過去台灣的中產、弱勢家庭都有累積一些儲蓄,但在歷經10年來多次失業潮的衝擊、歷經多次房價的高漲,他們還有多少儲蓄可供失業期間生活?不無疑問。再者,果真失業家庭有充裕的儲蓄可以用,幾年前台灣何至於出現50萬名還不出債的卡奴?個中道理至為明顯。 

  社論認為,台灣這10年來的失業者處境已出現極大的變化,相關調查雖然對政府人力政策規劃極具參考價值,但隨著全球化、高齡化及貧富差距擴大,人力調查內容有必要與時俱進。有關海外就業、非勞動力、非典型就業、人力低度運用及失業期間的生活費來源等等,皆應儘早建構更完整的資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