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務虛還是務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5 15:21:50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七月十五日舉行的民進黨第十五屆第一次“全代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五屆中執委、中常委後,將於今天(二十五日)召開新一屆中執會的第一次全體會議。這次會議的其中一個重要議程,是討論前日主管會報通過的《中央黨部組織規程條列》修正案,決定增設“中國事務部”。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昨日在發布此消息時,使用的是“增設”一詞。其實“中國事務部”早已有之,只是在遊錫出任黨主席的二零零七年,奉行較為傾向於“台獨”的路線,除了是主導“全代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以“後法優於前法”的原理,“凍結”了曾經“凍結”“台獨黨綱”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等於是以“否定之否定”的手法,復活“台獨黨綱”之外,還撤銷了“中國事務部”,將其業務歸併進“國際事務部”,亦即彰示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因此,民進黨中執會倘今日通過《中央黨部組織規程條例》修正案,設立“中國事務部”,就應是恢復,而不是“增設”。

  正因為如此,民進黨今日舉行的“全代會”,可能會出現尷尬一幕:遊錫已當選新一屆中執委暨中常委,而今日會議審議的議案,等於是否定他於五年前的所作所為。他在出席會議時,對此議案究竟是採取甚麼樣的態度?倘表態支持,就等於是自我否定;當然,民進黨的黨名是“民主進步”,就應允許黨員犯錯,更應允許黨員改正錯誤,這就要看他是否會有高風格。倘出言反對,豈非是繼續與民進黨的主流意識“過不去”?在“兩難”之下,遊錫最佳的做法,還是以請假作迴避。

  本來,在十天前的“全代會”期間的說法,是民進黨雖然有恢復“中國事務部”的必要性,但在目前卻無急迫性。這是因為,一是在未來兩年內台灣地區沒有大型尤其是全島性的公職選舉,兩岸事務並不具有迫切性;二是馬政府近來諸事不順,民調低落,且其最尖銳的兩把“刀子”,其中一把兩岸關係,連馬英九自己也已有放棄不用的跡象,另一把清廉,更因林益世涉貪事件而生銹,對民進黨的威脅程度已經降低。因此,蘇貞昌的當務之急,是在僅以剛過半得票率當選黨主席,及面對黨內“另兩顆太陽”--蔡英文及陳水扁的威脅,必須協調好黨內派系。因此,“中國事務部”可以延至中共“十八大”召開的前夕--九月間才予恢復。但從最新發展態勢看,似是就如王閔生所言,蘇貞昌更有自信,因而加快了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的步伐。

  按照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規程條例》的體例,在規範“中國事務部”的條款內,必須列明“中國事務部”的職能。而在過去,“中國事務部”的職能是:一、有關中國事務工作之推動、聯繫與協議事宜;二、有關中國事務信息之搜集與分析事宜;三、有關台灣安全及戰略研究事宜。但過去長期以來,“中國事務部”實際上是進行學術研究工作,熱衷於撰寫學術研究論文,與台灣地區的一些學術研究機構沒有什麼不同。倘是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確實是成果豐碩,且其從出版的《中國事務》季刊品質甚佳。但倘是作為台灣地區一個與兩岸關係事務攸關的主要政黨,尤其是還曾執政過八年的政黨執掌兩岸關係事務的工作機構,則顯得是“紙上談兵”多於實務操作,這可能也是遊錫當年要將之撤掉的其中一個“理由”,——當然,遊錫的本意,還是要將兩岸事務視作為“國際事務”。

  而依王閔生昨日所言,未來“中國事務部”的主要職能,是中國事務資料的蒐集與跟分析,中國事務的推動與聯繫,以及最重要的台灣安全與台海和平的戰略研究等等。與過去相比,似是還要後退,因為將可以視為“動態”的“推動、聯繫”,從過去的第一順位下降到第二順位,而被視為“靜態”的“資料蒐集、分析”,卻從過去的第二順位上升為第一順位,亦即是將會更為著重學術研究。這與中共中央的台灣工作辦公室,及國民黨的大陸事務部,都是實務操作工作機構相比,就將顯得相差何止“一裡路”!當然,民進黨現在是在野黨,不可能像執政黨那樣進行實務工作。但國民黨也曾有過在野的時候,而其大陸事務部最出色的時刻,就是二零零五年參與“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起草,及隨後與中共台辦聯合籌劃“國共論壇”。現在看來,民進黨仍難做到這一點,除了是受到其“台獨黨綱”的束限,無法象國民黨那樣與中共建立黨際交流關係之外,還因為民進黨內仍然缺乏相應的戰略思維及人才。

  “中國事務部”恢復後,將與過去一樣,設置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還有研究員和助理研究員各若干人。那麼,其正、副主任及研究員等,將會是甚麼人?召喚過去的舊人“回鍋”,將有輕車熟路之便;但卻可能會有“習慣成自然”之虞,過於迷戀舊有的工作思維及方式,還是走不出“學術研究”的臼穴。 

  當然,關鍵還是“頭”。“中國事務部”雖然是由屬於“泛美麗島系”的陳忠信開辦的,但過去長期以來,卻被“新潮流系”所襲斷,因而曾有非“新系”的工作人員有“難以獲重用”之嘆。對兩岸事務懷有強烈企圖心的“新系”,可能會意圖再次染指“中國事務部”,但卻將會引發其他派系的反彈。何況,曾任“中國事務部”主任的“新潮流系”幹將顏萬進,因涉貪而被判刑,這也是“新系”重掌“中國事務部”的重大障礙。

  在非“新系”的歷任前主任中,本來陳忠信是一個較佳的人選。這不但是因為他較為中庸、務實、溫和,符合民進黨“縮小最後一裡路”的意圖,而且還因為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多次到大陸出席“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是民進黨最早進入大陸並與大陸涉台學者甚至是官員接觸的高層人員。因此,陳水扁當年在發出“請江澤民先生來大擔島喝茶”的信號時,就召喚陳忠信“回鍋”。但由於陳忠信後來曾任“國安會”副秘書長,若要他“回鍋”“中國事務部”,可能會予人“屈就”的感覺。

  蘇貞昌於二零零五年首次出任黨主席時,盛邀當時還不是民進黨員的董立文出任“中國事務部”主任,據說兩人合作甚為愉快。今年三月間,董立文以民進黨“三隻小豬”之態,到大陸雲南騰沖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也在大陸涉台官員的心中留下了較佳印象;與此同時,他在騰沖不卑不亢的表現,亦獲得民進黨內一致好評。現在蘇貞昌會否“重溫舊夢”?但董立文現在是公立大學--中央警察大學的副教授,在野黨要向執政黨“借人”,似是有一定的難度。倘是民進黨執政,當然不成問題。但民進黨倘二零一六年“捲土重來”,董立文似又不止是此位了,必會被“蘇貞昌‘總統’”委以更重要的位子。

  另一位也曾獲得扁政府重用的非“新系”前主任顏建發,近年經常到大陸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理性、務實,理論功底極深,也是較佳人選。但他近年遠離黨中央事務,不知能否被納入黨中央“揀蟀”的視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