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3日電/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日前舉行,會中對大陸經濟作了年度的回顧與前瞻,並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務,其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是一個新亮點。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我們從台商角度來看,認為該城鎮化方針的實行,將顯著改變大陸整體投資經營環境的生態,因而建議廣大台商應加以妥善因應。
上述會議,是中共新領導層上台後,首次舉行的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事關大陸總體經濟政策方針的調整與更新,所以受到海內外財經界的普遍關注。而本次會議最重要的結論,乃是明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務,包括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夯實(意為充實)農業基礎、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民生保障、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對照去年12月舉行的上一次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論,發現兩次會議所訂定的次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大體相類似,唯有“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是今年會議新列出的一項任務。雖然城鎮化建設在大陸已實行多年,且“十二五規劃”也已將它列為建設發展重點,但這次會議卻把它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很明顯地,中共新領導層已決意,立即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使其儘速發揮效益。因為城鎮化所帶來的“擴大內需”效果,正是當前大陸經濟求穩及求進所需的主要動力。
根據統計,大陸的“城鎮化率”,即城鎮人口佔所有人口的比率,在2011年剛超過50%大關,達到51.3%的水平,也就是說,目前還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將來隨著城鎮化的積極推進,農村人口將加速轉為城鎮人口,包括搬遷到各地城鎮,或在原先居住的“草根地帶”,建起大大小小的新城鎮。
設若未來城鎮化率年增1個百分點,那就表示一年會有1千3百餘萬人,從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大陸總人口為13億餘),約當一年新增13座的百萬人口城市。其所帶動的內需實非常可觀,譬如城鎮新住宅建設需要物料、機件,以及城鎮新居民需要添購新的家庭用品。另外,新興的城鎮居民區,也需要各種商店和物流業者,來提供生活服務。
這對台商來說,是很難得的“歷史機遇”,因為台商目前在大陸已構建出較完整的民生用品產業鏈,足以因應新城鎮的商品與服務新需求。尤其台商挾著兩岸同文同種優勢,自是比其他外商更有條件,去深入耕耘大陸“五湖四海”的新城鎮內需市場,並爭取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但另方面,大陸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卻也會給台商帶來新的挑戰,此即大陸新城鎮體系壯大後,會自然形成一種本土化的新型產業體系,而使台商和其他外商面對新的競爭。這種本土產業體系,憑藉著地緣關係和“主場優勢”,很容易掌握到當地的市場特性以及熱門商品資訊,同時有條件採取殺價的競爭手段,抵銷台商的競爭優勢。
因此,台商對大陸城鎮化潮流下的新興內需市場,有必要抱著“事物總有兩面”的辯證思維來加以檢視,即一方面看出它是大陸內需的強大“新增長點”,也是台商轉型再出發的難得契機。但另方面務必體認到,大陸的城鎮化,表示大陸本土的產業版圖也在同步調整,將來大陸在地的、足以挑戰台商的企業,一定越來越多。台商甚有必要加緊落實轉型升級的各項必要舉措,諸如創新技術、創造品牌、策略聯盟、強化金融後援、加大法律保障等。否則,大陸城鎮化的內需新商機,台商仍可能是“看得到卻吃不到”。
我政府在這方面,也應給大陸台商助一臂之力。主要是,在當前洽簽ECFA後續協議的過程中,應特別考量台商開拓大陸新城鎮內需市場的需要,而爭取大陸方面對台商相關產品免關稅,及對相關服務業充分開放經營。譬如,大陸新城鎮亟需構建新的商品物流體系,台商在這個項目上,理當得到ECFA的照顧,而得以最優惠條件准入經營。果能如此地幫扶台商,則兩岸經貿關係,將呈現更加動人的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