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要來考察,兩岸可趁此機會做一些溝通,讓海協會把意見帶回。台灣自己要審視,如果純粹在台灣推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否有足夠的市場與利基?應該積極思考如何擴大和大陸做連結,強化兩岸的競爭力。
記者問,兩岸經貿的推進,過去幾年來,明顯看出中、北部獲益優於南部,“六港一空”中有高雄港、安平港,南台灣可能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自由貿易港來急起直追嗎?
黃清賢表示,南部的產業結構受限於中小企業多,相對的全球化的競爭中,南部產業相對比較弱勢。南台灣的漁塭、農田也不可能搬到別的地方,該思索的是想辦法做一些轉型,例如“小而美”、“軟實力”,讓“附加價值”更強等方面下功夫。
他認為,台灣的人力資源及教育程度,有讓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南台灣的民眾工作也相當的勤奮、努力,但目前缺乏資本。資本家評估投資,基本上要看有沒有足夠的利多。但對大陸而言,南部是一個值得開發的處女地。
黃清賢進一步指出,台灣的自由經貿區要大幅放寬限制,努力去吸引全球的資本,尤其是陸資。希望吸引到形象好的大陸企業資金、企業家來,這對長期以來北藍南綠的狀況,也有一些轉換,同時讓大家覺得大陸也可以幫忙南部的發展。“事實上,以帶給兩岸人民幸福做出發點的,比較出來的生活經驗,才會有加分作用。”
現在問題的關鍵之一,是台灣自己願意自由化到什麼程度?要引進多少的資本進來?台灣不必害怕資本進來會讓某些科技造成流失,其實,台灣自己擁有管控、決定的能力,可以決定有哪些是可以開放投資的。
另一方面,社會一直在進步,不能死守原有一塊,而是要逼著自己往更高的科技去發展,過去的技術就可以慢慢的釋放;台灣唯有如此才能轉型成功,否則,一味追逐低成本的市場,唯一的方法就是愈往東南亞、愈往大陸的內陸去,但這樣的遷移終究不是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