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鏡頭:Q版“清兵”現身台南安平海山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5 00:34:48


台南安平舊聚落從清代跨海駐軍的班兵制度中,推動“清兵”復育計畫,在古蹟海山館前立了一座全台最大的清兵裝置藝術,約有7公尺高。(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6月5日電(記者 趙家麟)漢人開台首邑的台南安平,清代時期的派駐守軍,從福建各營輪班調台戌防班兵制度,兵建會館之一的海山館保存迄今,成為聚落老街復育安平清兵計劃的起點,為了遊客體驗安平文化的新意象。

  清康熙23年(1684年)台灣設一府三縣,並施行班兵制度,駐台守軍由福建各營輪班調台戌防,由於這些官兵都是外地人,很自然地便以原家鄉為分聚蓋起了會館,位於安平舊聚落“效 忠街”上的古蹟海山館,則為清朝兵建五館之一。

  由效忠街附近文創據點與在地的文朱社區發展協會在今年成立了“安平藏巷-聚落發展聯盟”,近日就以安平海山館為起點,共同提出了復育安平“清兵”的計劃。

  活動企劃吳珮郁表示,從1684年(康熙23年)到1895年甲午海戰台灣被割去,長達211年,海壇水師總鎮與台灣共進行了70多批次8萬多人次的換防,而海山館則見證這段清朝在台軍政。希望藉由各種活化清兵歷史的創意,讓旅行安平的海內外遊客對這段鮮少被安平歷史提及的清朝班兵故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穿上“清兵”服裝的文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義添介紹海山館前一座全台最大的清兵裝置藝術,高達7米,一方面在彰顯海山館在清朝班兵制度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宣告了民間自力復育安平“清兵”計劃已正式啟動。

  陳義添表示,在第一期的清兵裝置藝術計劃中,共有13個造型動作各有不同的清兵,由進駐安平舊聚落內的各不同創意家提出認養,包括安平劍獅學堂、鹿府、舊烘爐、鄉飲大賓、騎晴單車、正圓咖啡及方蘭川手作布丁等。

  清兵藝術裝置,讓安平舊聚落老街,更具歷史感與趣味性外,以清兵角色穿越時空的概念所設計的安平舊聚落實境遊戲也同步登場,讓遊客在安平老巷弄之間尋找傳說中的國姓爺鄭成功藏在安平的寶藏。

  設計實境遊戲的張麒威表示,將地方的巷弄空間老街歷史文化、文創物產融於遊戲之中的新旅遊方式推出後,包括台灣在地企業聯電、台積電等員工旅遊行程,乃至於自由行的陸客團等都已搶先體驗,遊客身著清兵服裝,穿梭於巷弄間體驗遊覽歷史與解謎的樂趣。

  張麒威說,執行中的計劃,還包括銅板小旅行-帶著地圖找清兵、海山館內的歷史解密遊戲、小清兵戰鼓團等,將逐步讓清兵故事的遊程,成為來安平的旅遊新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