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湯堯語中評:台灣高教已經站在斷崖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3 00:38:53


 
  國際流動力與國家競爭力互為影響,台灣正在走下坡。他表示,對台灣而言,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目前有三個困境:第一,法規限制大學的發展太多。第二,政治氛圍不利兩岸交流。第三,台灣學生的危機意識不足。

  各國為競逐人才無不推動各種優惠措施,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持續從不同的面向探討國際人才流動問題,他認為,台灣在高階人才流失(brain drain)上,可以從三個層次來觀察:

  第一,台灣還停留在低層次的人數統計,包括偏重於流出與進入人數。一所好的大學,至少也要1至3成的學生到國外去交換學習,試問現今的台灣各大學中,有幾所能夠做到?事實上,在人數統計的背後,許多的博士、教授、科技專才等高階人才,已經用自己的腳走出去了。

  台灣各大學喊了好幾年的延攬國外大師,但許多經費卻是用在“自肥”,搞出“講座”、“特聘”的頭銜,很多經費最後都是用在自己人的身上,真正外聘大師名家又有多少?

  第二,次高層次,從大學到境外設校來看,台灣與國外大學有無落 實推動跨境學位及“雙聯學位”?在華人世界有沒有看到台灣的高等教育輸出呢?事實上,台灣在這方面是乏善可陳的,甚至只能往開發相對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走。

  第三,最高層次要看機構的流動,即大學的輸出。在大陸,可以看到美國紐約大學在上海、英國諾丁漢大學在浙江寧波,大陸的孔子學院有500多所到美國等地設校,但台灣呢?
 
  湯堯表示,政黨輪替是好事,但藍綠對立就不好,台灣高階人才雖不必一昧的往大陸去發展,但要正視大陸的高教發展已經超車。從國際的流動力來看,我們不是只看兩岸,而是要了解全球對優秀人才的招手,都是虎視眈眈;台灣的高等教育受到法規、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實在太弱,如果再繼續苟且偷安下去,現在不是站在十字路口,而是已經站在斷崖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