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台灣電信130年發展 高雄科工館展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5 00:46:29  


台灣早期公共電話亭。(中評社 張啟芳攝)
  中評社高雄4月15日電(記者 張啟芳)台灣電信事業自清朝末年,1877年在福建巡撫丁日昌任內完成第一條電報線路,讓台灣正式進入電信科技時代,高雄科工館正展出台灣電信1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其中最古老的電信文物是1900年清朝末期,裝設於青島的牆掛磁石式電話機。

  隨著兩岸往來頻繁,電話需求與日俱僧,台灣在1899年開啟電話業務,日據時代,日本在台灣積極架設海底電纜、擴展無線通信、長途電話和市內電話,二次大戰後,電信需求大增,逐漸完成基礎建設。

  科工館展示具歷史價值的台灣電信科技文物,包括,1900年清朝末期裝設於青島的牆掛磁石式電話機,大陸戰亂後被運到德國,由德國郵政博物館收藏,幾經輾轉,德國最後致贈台灣珍藏。

  還有1900年代的電信標準鐘,作為當年全台電信機房調校時間之標準,當時它的價格等同於一棟房子,另有難得一見的一座1950到1960年代的步進制交換機,展出中最罕見的是一條日據時期鋪設於台澎之間的海底電纜,在海底沉睡了80年後,無意間被電信人員撈起來,其上還可見到許多貝殼黏附,另外還有各式交換機、纜線、電報機、電傳打字機等,並有精彩的歷史圖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