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建立愛台灣新典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4 10:42:00  


  中評社台北5月14日電/台灣旺報14日社評說,馬英九與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智庫舉行視訊座談,罕見地坦承,主權與兩岸關係仍是他2012大選最大的難題。馬英九理解,這兩項議題很容易成為綠營人士攻擊他“親中賣台”的砲彈。不過,他不準備迴避難題,國共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舉行前夕,馬英九會見了吳伯雄主席,不尋常的委託他向胡錦濤轉達口信,表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本立場。看來馬英九是己進入選舉戰鬥位置,希望打一場以“實質政績”對“抽象口號”的選戰。

  社評說,毫無疑問,馬英九自2008年就職以來,不論從台海或台灣內部看,最顯著的政績就是改善兩岸關係、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台灣經濟發展。不過,選戰訴求必須能夠震撼或感動人心,以條目方式列舉政績,不但對手不理會,同陣營者也提不起興趣去理解。從文宣角度而言,馬英九必須以挑戰者面目,甚至以攻擊方式宣傳自己在兩岸關係方面的政績,才能達到宣傳效果。馬英九就任以來,兩岸關係總的來說,有四大成就: 

  第一、樹立“和中愛台”新典範:馬英九上台後,放棄了“仇中誤台”兩岸政策,兩岸關係得以在“正視現實”基礎上逐步和解。舊“愛台論”建立在“仇中”“反中”基礎上,但馬英九讓大家理解,與中國大陸和解,台灣的“主體性”才真正得到確立。《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的簽訂、兩岸兩會協議中明書“業務主管部門”、大陸財經主管首長與台方“部長”就主管業務進行會談等,都代表大陸對台統治權的不否認,這就是尊重。大陸對台態度改變,終於使台灣在2009年7月加入有第2個WTO之稱的《政府採購協定》。這是“仇中誤台”兩岸政策不可能得到的尊嚴。兩岸相互尊重治權,是對“主權”最有效的保障。

  第二、回歸市場經濟,帶動台灣經濟復甦:馬英九就職後,在兩岸經貿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與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此一協議的主要精神,是立足WTO規範下推動兩岸經濟發展,使台灣的產品可以與亞洲其他國家立足在同一起點上競爭。有人擔心,台灣經濟會因此過度依賴大陸,甚至遭到大陸經濟勒索。其實,這種憂慮是故意忽視市場經濟帶動的全球化力量,只要台灣產品在大陸打開市場,甚至建立品牌,成長的腳步就不可能停止,就會從大陸走向世界,透過大陸作大台灣,是台灣的機會。

  第三、服從地緣政治的“直航”,開創台灣更高的競爭力:台灣與大陸一水之隔,地理上與大陸最繁榮富庶的東岸沿海,只在一小時左右的飛航範圍。以往中轉香港,增加交通運輸成本、降低台灣在大陸的競爭力,也耽誤了台灣經略世界的時機。馬英九上台後,兩岸簽署了《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不僅彰顯了台灣的公權力,最重要的是使台灣可以立足地緣優勢,一展地緣政治的戰略優勢。政客雖然已經延誤了10餘年,但只要從現在開始,不受政治內鬥“折騰”,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擴大自己,壯大台灣,還是可以期待的願景。

  第四、開啟兩岸觀光及其他交流關係,進入發展認同的新階段:國共兩黨從共產黨成立就反目成仇、相互敵對,1949年兩岸分治,武鬥轉文鬥,大肆相互醜化,令兩岸人民長期生活在仇恨中,把正常的差異視為我優你劣的對比,把部分人的劣行擴大為全體的淪喪,以情緒相互撻伐,以偏見彼此攻擊,致使兩岸間相互猜忌,缺乏互信,無法理性對話。但《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的簽署與執行,今年將再開放部分省市民眾赴台“自由行”,打開兩岸民眾直接接觸的大門,台灣民眾可以透過大陸觀光客重新認識大陸,創造兩岸社會撇開政治教條,重新相互理解的機會。長期而言,可以使兩岸不再誤解,進而可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做理性的選擇。如果我們真對台灣有信心,交流是提供台灣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社評說,馬英九已為台灣奠定了“黃金十年”的基礎,難道我們要放棄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