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衛爭議 馬英九呼籲團結,不要政治鬥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4 12:35:39  


  中評社台北5月14日電/中央社報道,馬英九在最新一期“治國週記”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有6次參加WHO專業性活動,用的名稱是“中國台灣”,當時怎麼沒退出?他呼籲不要政治鬥爭,應該團結。

  馬英九在今天最新“治國週記”中,以“醫療衛生世界接軌,國際發聲不輕言退”為主題,邀請兩位“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楊志良對話,談論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進程、參加會議的重要性以及與雙邊會談的經驗。

  馬英九指出,台灣兩年前以“觀察員”身分、“中華台北”名稱,參加WHO一年一度的“世界衛生大會”(WHA);這3年來,不論是收到的邀請函、或在會議上的議事文書,都是“中華台北觀察員”;去參加的“衛生署長”都被稱為“部長”(Minister)。

  不過,他說,最近發現去年WHO內部發布的密件當中,卻稱呼台灣是“中國台灣”,造成軒然大波,日前已召開記者會向WHO抗議,也向中國大陸當局抗議,同時也批評民進黨這樣的作法是不對的,“他們任內,條件比我們更差,他們卻沒有表示抗議。”

  馬英九說,事情發生後,中國大陸也表示,“他們所瞭解的,我們名稱應該是‘中華台北’、身分是‘觀察員’,但我還是要求“外交部”以及“衛生署”要向WHO表達抗議。”

  馬英九認為,台灣在衛生方面的成就,不論是健保或防疫、還有醫療水準,在全世界來講,都是相當先進;所以,“我們出來講話,人家會聽,因為他知道這是我們的強項。”參與WHA,“讓他們瞭解我們,我們也可以向他們學習。”因此,“不要因為它內部文件對我們不敬,就放棄參加的機會。”“我們也請‘外交部’做必要的抗議,但是WHO的活動,我們還是應該繼續參加。”

  馬英九表示,38年來沒有機會參與WHA,總算能夠去了;他上任前的12年,年年申請都打了回票,雖然後來讓台灣參加部分專業性、技術性的會議,但層級最多只能到局長,名稱是“中國台灣”;直到他上任後,才改為“中華台北”,“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我們實在不應該輕言不參加。”

  馬英九指出,反對黨的主席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有6次參加WHO的專業性活動,用的名稱就是“中國台灣”,“那個時候他們怎麼沒有退出呢?我覺得這一點希望大家不要在政治上去鬥爭。”

  他說,面對艱難國際情勢,不論誰當政都是一樣的,“我們要團結”;台灣能參加,是希望讓大家瞭解台灣的軟實力,甚至支持台灣參加其他國際組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