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范麗青回應蘇貞昌訪陸談話 內涵豐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6 15:42:23  


范麗青:民進黨人士尤其是民進黨基層人士,他們願意來大陸交流訪問,我們都歡迎。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國台辦昨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與會的新華社記者提問了兩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我們注意到,最近民進黨主席候選人許信良和蘇貞昌都分別提出了一些積極的兩岸政策。其中蘇貞昌最新表態說,希望在不預設前提的條件下,促進黨公職人員與大陸的互動,也不排除親自到大陸來訪問,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則回答說:“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利益,尤其是符合台灣同胞的利益,得到越來越多台灣民眾的支持。‘台獨’不符合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也違背兩岸關係發展潮流,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希望民進黨能夠對此有深刻認識。只要民進黨有任何放棄‘台獨’立場的努力,我們將作出正面回應。而有記者“打蛇隨棍上”地追問,“你們認為蘇貞昌是不是在搞‘台獨’?您剛才有談到歡迎民進黨基層人士到大陸來,這是否意味著並不歡迎高層人士?這個基層和高層怎麼來分?我想,很多民進黨的人都很關切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很想知道他們能不能來。”范麗青則回答說,我們也一再表示過,民進黨堅持“台獨”立場是阻礙他們與大陸交往的癥結所在。民進黨人士,尤其是民進黨的基層人士,他們願意到大陸來交流訪問,我們都歡迎。

  新華澳報刊登富權的文章分析,由於曾有專跑“大兩岸新聞”的記者(按:在台灣媒體的業務用語中,“大兩岸新聞”是指前往中國大陸駐點採訪的新聞,而“小兩岸新聞”則專指是在台灣採訪“陸委會”、海基會及其他部會、機構的與兩岸關係有關的新聞)撰文透露,國台辦在召開新聞發佈會之前,往往會與大陸公營媒體及台灣駐點大陸的友好媒體瞭解所關注的新聞熱點,並在問答互動中有所默契,因而昨日新華社記者與范麗青的問答互動,不排除也是採用了這種默契模式,因而對蘇貞昌的“針對性”就顯得甚強。

  實際上,范麗青的回答,雖然是屬於“制式答案”,但由於新華社記者在“餵題”中特別強調了蘇貞昌最近的“訪陸”表態,因而范麗青“只要民進黨有任何放棄‘台獨’立場的努力,我們將作出正面回應”的回答,針對蘇貞昌的意味就甚為濃烈。這顯然是北京涉台部門針對民進黨內最近政治生態發生的一些顯著變化,在過去已多次作出同樣的回應的基礎上,有意特別對蘇貞昌作出善意的姿態。

  民進黨內最近政治生態發生的一些顯著變化是什麼?最明顯的有兩點。其一、雖然民進黨主席選舉出現了“五搶一”的態勢,但綜合各種情況看,蘇貞昌當選的機率很高,不過卻由於有五位候選人爭搶票源,將會是“低空掠過”當選,甚至是得票率將不會過半。在此情況下,蘇貞昌在當選並就職後為了強化自己的主席職位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更是為了要與曾將民進黨從低谷中拉抬起來的蔡英文爭奪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出線權,因而必然會在不違背民進黨創黨精神及原則(按:蘇貞昌是民進黨創黨十八人小組成員之一)的前提下,有所突破,推動民進黨“更上層樓”,這些措施將包括黨務改革及調整黨的路線等,而兩岸關係政策將是重中之重。

  其二、由此,蘇貞昌有可能會務實面對台灣民眾尤其是中南部農漁民已潛移默化地接受“ECFA”等兩岸關係協議並已享受到好處的新情況,悄悄地調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路線,在政治上繼續堅持民進黨的“台灣主體”意識形態的同時,支持經濟、文化及人員方面的交往。因此,大陸有必要在繼續兌現“歡迎民進黨基層人士到大陸走走看看”承諾的同時,及早做好因應諸如蘇貞昌這樣的民進黨高層訪問大陸的應對準備。

  文章指出,北京作出這樣的判斷和調整,是“有所本”的。其中最明顯的,就如新華社記者所提到的蘇貞昌以較為務實的態度表態將訪問大陸,及另有記者以“逆問法”暗指蘇貞昌並非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實際上,在五個民進黨主席候選人中,屬於“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是吳榮義和蔡同榮;蘇煥智其實並不屬於“台獨”基本教義派,有時也有較為開明的言行,只不過是由於他的政治戰略區在台南,受到當地的政治環境的掣肘,而有時必須說些迎合當地選民的話而已。至於許信良,其對兩岸關係的政治立場自不待說,就以他在民進黨內第一個提出“大膽西進”的口號,就已知他的基本立場。何況,屬於許信良派系的民進黨人(包括後來已退黨者),如陳忠信、陳文茜、陳淞山(據說,陳淞山當年在被“羅馬兵團”排擠出陳水扁的“立委”助理辦公室”後,獲得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許信良的收留,當“考試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換屆,民進黨獲分配委員名額時,許信良就以其主席職權提名陳淞山出任)等,都是民進黨內較為開明者。應當說,許信良是五位候選人中兩岸政策最好的一個,但遺憾他當選的機會微乎其微。

  而蘇貞昌過去則很少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開聲,甚至遭人懷疑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反而認為蔡英文再任主席有助開拓兩岸關係。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由最近公開“挺英”的許信良所創辦的《美麗島電子報》,就轉載了原刊於《多維電子報》的《蘇貞昌莫當“綠營的宋楚瑜”》一文並給以置頂“待遇”。而該文中批評蘇貞昌是“綠營的宋楚瑜”的第一個依據,就是“唯獨缺乏兩岸事務經歷”,反而將得到不少民進黨人認同的“對自身性格缺陷不自知”和“野心是一把雙刃劍”列為第二、三個依據。

  但若要指責蘇貞昌是“綠營的宋楚瑜”的話,第二、三項更為與事實相接近,因為就“對權利不吝追求”、“不顧大局,明知不可為,仍奮力一搏拼命抓住僅存的政治餘輝參選”等方面的特徵來說,蘇貞昌和宋楚瑜都頗為相似。而偏偏是兩岸關係問題,宋楚瑜就不是論文所指的“唯獨缺乏兩岸事務經歷”。相反,宋楚瑜有很大的要做兩岸橋樑的企圖心,因而將其二零零五年的登陸稱為“搭橋之旅”;在“二零一二”一戰中,還批評馬英九沒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就兩岸關係議題上,說蘇貞昌是“綠營的宋楚瑜”,並不切題。實際上,正如《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所指出的那樣,蘇貞昌在其數十年的從政經歷中,從不曾對兩岸問題發表過關鍵發言;當兩岸面臨重大轉折時,他從不曾主動發表過任何談話,總習慣性躲閃,提出一套看似“合乎中道理性”,其實“有說等於沒說”。

  或許,偏偏也正是這一特徵,折射了蘇貞昌的可塑之處。實際上,翻查國台辦有關批評民進黨主要人物兩岸言論的文件,很少有批評蘇貞昌的記錄,相反,批評蔡英文的倒有不少。范麗青在被問到蘇貞昌是否在搞“台獨”時,也未予以肯定式的回答,這就為未來蘇貞昌訪問大陸留下了空間。

  其實,以在“美麗島事件”中擔任被告辯護律師出身的蘇貞昌,在參加“黨外”活動以至是參與創立民進黨之後,就一直鮮有發表理論性的論述,而是以實幹為主,有點像“只顧埋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的“老黃牛”,因而就無論是“台獨”基本教義理論,還是兩岸關係論述,都付諸厥如。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他在二零零六年出任“行政院長”時,與其“副院長”搭檔蔡英文搞了個“台灣經濟永續發展大會”,其中的“兩岸經貿組”就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夾殺之下,以“螞蟻搬家”,循序漸進,積少成多,不露聲息的策略,力圖“修正”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因而被形容為“蘇修路線”。相信,台灣地區的政媒人士和大陸的涉台機構,對“蘇修路線”的背景和所為,應是記憶猶新。

  因此,范麗青的回答,用一句港澳地區的俗語來說,就是“嗒落有味”,亦即內涵非常豐富,必須仔細咀嚼,既有呼應蘇貞昌之意,也為未來可能會因應新形勢靈活務實地調整與民進黨接觸的策略埋下了伏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