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貫中西一代通儒 饒宗頤“有家難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09:19:07  


溫家寶總理與饒宗頤暢談文化,並在會客廳外駐足鑒賞書畫作品。右一為國務院參事王國華。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1917年8月9日,饒宗頤生於廣東潮安。父親為他起名“宗頤”,就是要其師法《愛蓮說》的作者——宋代名家周敦頤,將來成為一個大理學家。 

  文匯報報道,饒家是潮州的名門望族,饒宗頤的父親饒鍔早年畢業於上海法政學校,曾任《粵南報》的主筆,可以說是家學淵遠。而饒家的“天嘯樓”曾是當時粵東最負盛名的藏書樓,在這裡收藏的書籍曾達十萬卷之多,饒宗頤從青少年開始,就在這裡飽覽群書。 

  1935年,由饒鍔編輯、饒宗頤補訂完成的《潮州藝文志》發表,這是潮州有史以來在藝文方面首次進行系統的著作實錄,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9歲的饒宗頤一舉成名。 

  饒宗頤回憶說:“以前是在香港大學教書的,教書有16年,後來我就去新加坡大學。在這16年中間,有個好處,就是因為香港大學同國際上容易搭上關係,所以我們常常到國外去開會。我第一次出國是1956年到巴黎去,1956、1957、1958年這幾年,我都一年到德國,一年到意大利,中間去了不知多少次日本。因為這些同國外的學術界接觸得比較早,所以知道學術消息,也知道人家怎麼做。” 

  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 

  饒宗頤一直相信,做學問一定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等多門外語,足跡遍及世界很多地方。1980年,他還自費花3個月時間參觀了中國33個省市博物館。這些豐富的閱歷,再加上饒先生本人過人的精力和廣泛的興趣,使他的研究涉獵甚廣。 

  當世通儒 “有家難歸”

  “正己養氣,奇以治學。”這是饒公的夫子自道。他治學尚新尚奇,開風氣、闢新域、出奇兵,在眾多新鮮的領域開荒播種,創造了諸多第一:在甲骨學方面,他是第一位講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學者;他是學術界第一位系統研究殷代貞卜人物的學者;在敦煌學領域,他首次將敦煌寫本《文心雕龍》公諸於世,並撰寫第一篇研究論文,又是研究敦煌寫卷書法的第一人;他是撰寫宋、元琴史的首位學者,並首次研究了西晉陸機《文賦》與音樂的關係……這些領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史學(包括潮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13大門類,迄今已出版著作70餘部,論文500多篇。 

  饒宗頤同時還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伊拉克語等6國語言文字以及古梵文、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異國“天書”,此外在藝術方面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令人歎為觀止。難怪有學者戲稱他“有家難歸”——因為“家”太多了,“歸”到哪一家都不合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