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歐債美債為鑑 別低估台灣財政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4 11:59:23  


  中評社台北8月4日電/俄國總理普丁日前痛批美國債務危機搞得全球財經界雞犬不寧,債台高築的美國是世界經濟的寄生蟲,馬英九接受國際媒體專訪時則擔心美國、歐洲債務危機將拖累台灣。然而,不論美債或歐債危機,我們恐幫不上忙,馬英九真正該憂心的是台灣的財政危機。由於政府舉債瀕臨上限、租稅負擔率創下新低,政府財政空前吃緊,明年度多項重大公共建設預算沒著落,已嚴重衝擊政務推動,這樣的財政狀況能不令人擔憂嗎?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財政部”日前在“行政院”院會報告賦稅改革成果,強調減稅使得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十.八%。遭部分“閣員”質疑這樣的論述可能誤導社會大眾。針對相關數據的解讀或許容有仁智互見,但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DP比率)降至十一.九%的新低,確實是不能輕忽的現實,若不盡快加以調整,未來總體預算編列景況真的令人擔憂。 

  究竟台灣的財政危機有多嚴重?“審計部”日前公布九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租稅負擔率平均約二八%,台灣則連一半都不到,明顯偏低。賦稅依存度(稅收占歲出比率)由二○○八年的七三%驟降至今年的五七.四%,顯示減稅已嚴重衝擊財政的穩定。再看“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今年底將達四兆九千多億元,占前三年GNP平均數之三七.一%,瀕臨法定上限四○%,財政狀況嚴峻。“審計部”因此呼籲“財政部”應以歐美債務危機為鑑,全面檢討減稅成效,有效解決收支失衡問題。 

  最近三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急速攀升,部分縣市年年面臨薪水發不出來的困境。“監察院”去年初即針對政府債務攀升、隱藏性債務龐大且財政赤字持續惡化,對“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形成潛在威脅,對“財政部”提出糾正。“監察院”報告指出,台灣公共債務法所規範的“債務”定義未與國際接軌,使得政府債務統計嚴重失真。 

  遺憾的是,去年經濟成長亮麗,但今年上半年稅收尚未回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這正是減稅的後遺症。此外,“財政部”調降綜所稅最低三個級距稅率,用意在嘉惠中低所得者,不過,綜所稅採超額累進公式,實際上高所得者所享受的減稅金額高於低所得者,這項減稅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 

  回顧過去十年來,不論“主計處”、財稅資料中心的統計,從五等分位、十等分位到二十分位,高低所得者貧富差距逐步擴大的趨勢一致而明顯,主要癥結在於稅制不公,富人主要所得來源如土地、股票等資本利得稅負微乎其微,而受薪階級的勞動所得一毛都逃不掉,使得綜合所得稅基中薪資所得比率高達七成五。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強調所得分配已趨於公平,恐怕很難有說服性。 

  針對減稅的效果,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曾撰文指出,“紀錄上幾乎不曾支持過減稅對經濟供給面會有效。”他以具體數字揭穿布什政府的謊言,直指減稅真正受益最大是金字塔頂端一%的富人,享有減稅總利益的三七%;而布什政府卻宣稱受惠最大的是中產階級,刻意混淆視聽,嚴重誤導民眾。他大力批判布什政府透過減稅圖利富人,不但提振經濟效果有限,還導致國家財政惡化。克魯曼的諍言,對馬政府亦極具意義。 

  要拿台灣的財政狀況與國際比較,就不能避開《公共債務法》所定義的“債務”未與國際接軌的事實,導致債務統計嚴重失真。台灣樣樣都要與國際接軌,為何債務的定義不必接軌?如果要談減稅帶來諸多好處,就也應同步正視稅收短少已嚴重影響政務推動;減稅畢竟不是萬靈丹,台灣經濟要振興終究不能全依靠減稅。馬英九在憂心歐美債務危機之際,絕不能無視於台灣的財政危機。我們要再次做這樣的提醒,主要是期盼行政部門儘早面對財政危機的課題,別再“自我感覺良好”,若是不願面對財政問題的隱憂,難保沒有多久,台灣恐也將步上歐美債務危機的後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