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美國債務歹戲 尚未落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4 14:40:14  


  中評社台北8月4日電/美國眾參議院於8月1日與2日,分別通過提高債務上限以及中期財政整頓計劃的提案,將至少調升舉債限額至2012年總統大選前所需之2.1兆美元,並分兩階段在未來10年刪減2.5兆美元的財政赤字。懸宕多時的債務議題雖看似結束,但就現實而言,美國債務歹戲尚未落幕。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美債僵局的起因主要在於民主與共和兩黨對於中長期財政整頓計劃的見解不一。民主黨主張取消過去布什政府的減稅方案,並透過增加政府稅收來減低赤字;共和黨認為增加稅負將對企業投資造成負面影響,希望以刪減醫療方案縮減政府支出的方式進行。由於歧見甚大,加上明年總統大選的政治操作,使得雙方人馬僵持不下。 

  詳究目前草案,債務限額部份,共和黨同意至少調升2.1兆美元滿足明年總統大選前所需的舉債限額,因此在大選前類如過去一個月市場擔憂美國陷入倒帳風險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中長期財政整頓計劃方面,民主黨同意退讓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於未來10年減少9,170億美元的財政支出,並在今年11月前就第二階段1.5兆美元的赤字刪減展開協商。 

  社論分析,雖然美國已順利調升債限,但其債務危機尚未消除,原因有三:首先,兩黨同意分兩階段進行中長期財政整頓計劃財政赤字的刪減,讓共和黨於接下來幾個月至明年選舉前有足夠的議題作政治操作。況且,目前協議只對第二階段赤字刪減額度作討論,對於如何達到此一目標並沒有明確的說明。易言之,未來到底是以民主黨所偏好的增稅來減低赤字,還是依共和黨過去所要求的大刪各項社會保險與福利政策仍不得而知。未來相關議題的炒作,仍將讓美國政經情勢再興波瀾。 

  其次,目前2.5兆美元的減赤規模,離信評機構認為可讓美國債務占GDP比不再持續擴大的4兆美元,仍有一段差距。信評機構之所以不斷對美國政府提出警訊,其擔憂的關鍵並非在於債務限額的調升,而是中期美國債務膨脹問題能否有效解決。有鑒於減赤規模不足,加以美國債務壓力依舊,美國長期信評展望是否能回到正向評等仍有變數,故未來三個月內美國喪失其最高Aaa債信評等的風險仍未解除。 

  第三,此波債信風暴已為美國經濟帶來實質的損害。就金融體系言,美國公債一向為短期資金的回購市場(repo market)之重要擔保品,先前市場擔憂8月2日前美國無法順利調升舉債限額而導致美國公債作為擔保品的價值大幅滑落,貨幣市場貸款者乃大舉增加現金部位以因應可能需補足的擔保金,造成貨幣市場資金供需出現扭曲。更具體地說,過去銀行常以美國公債作為擔保品以促進資金的流通,受到本次美國債信事件的影響,銀行與其他機構為因應可能要增補擔保品價值的資金需求,以及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紛紛增加手中的現金部位,導致借貸成本較原先預估大幅攀升,而增提現金準備的需求也排擠原有的資金運作,進一步導致民間部門貸款難度的提高。由於美國信評遭調降的風險尚未完全解除,因此貨幣市場的扭曲仍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就經濟基本面言,由於債務風險增添市場的不確定性,造成企業在美國經濟成長前景不明的擔憂下減緩投資,近期美國投資相應出現放緩跡象,這一現象由耐久財報告中資本財成長的轉慢即可窺知一二。美國民眾信心亦因債信發展未明而大幅滑落,7月初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劇降,更拖累原本表現不佳的消費成長。而媒體對於相關議題或其可能產生衝擊的大幅報導,亦進一步加深企業與民眾的擔憂。隨著第二波財政協議的發展,相關議題將持續發酵,可能再度抑制美國企業與民眾信心的回升。 

  就財政政策言,政府部門持續縮減財政支出成為既定事實,過去美國政府以刺激方案推升經濟成長的景象將不復見。為有效減緩美國債務膨脹的速度,未來美國政府必須要節衣縮食來減低財政赤字。因此,將無法像過去一樣,推出許許多多的激勵景氣方案來維持經濟。 

  社論最後指出,整體而言,雖然改善美國財政體質是刻不容緩的事,但市場原本預期在民間投資與消費已進入自發性成長下,即使美國政府進行財政縮減,投資與消費的成長仍可使整頓期間的美國經濟維持一定成長。惟兩黨政治上的紛擾持續為市場帶來動盪與不安,進而使得企業投資暫緩、民眾信心下滑。易言之,即使美國債務限額已順利調升,但本次債信危機已為經濟帶來實質性損害,在消費與投資成長動能受損,加以財政支出刪減下,未來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成長動能將大不如前。未來美國能否維持最高Aaa的信評,加上財政整頓計劃可能帶來的波瀾,凡此均將持續為美國經濟帶來動盪與不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