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產內地嬰兒 迫爆健康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4 12:08:17  


早上十時許,油麻地母嬰健康院內已擠了上百人,有成年人有小孩,也有不少剛出生的嬰兒,當中大部分是操普通話的內地人。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令香港產科服務瀕臨崩潰,相關“後遺症”更蔓延至全港母嬰健康院。衛生署表示,過去5年使用健康院服務的嬰幼兒中,有14.9萬人(佔49%)來自父母雙方皆非港人(雙非)或父母其中一方非港人(單非)的跨境家庭,其中“雙非”嬰兒人數佔新症比例更由12%升至近19%。這批嬰兒“迫爆”健康院,以九龍及新界東最“重災”,並令醫護工作量倍增。

  有健康院駐診醫生表示,每日做不停,經常超時工作,部分“港媽”更因健康院過於擠迫,寧願自費光顧私家醫生為子女接種疫苗及檢查,變相令港人使用服務的機會減少。

  香港文匯報訊,衛生署轄下有31間母嬰健康院,主要為初生至5歲的嬰幼兒提供服務,包括疫苗注射及身心發展評估等。曾在多間健康院駐診、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表示,隨著內地孕婦來港分娩人數大幅增加,過去5年在健康院接受服務的“港生內地嬰”隨之飆升,醫護工作量增加超過2倍。她說:“每日做不停手,飲水去廁所時間也沒有,超時工作只是等閒事。”她更稱,不少新生嬰兒是由中介人帶隊打針,“中介服務包接送打針,不時有人一次帶數名內地媽媽,抱著嬰兒來檢查”。

  港媽寧自費接種疫苗 

  衛生署數據顯示,九龍及新界東的健康院是“重災區”,有41%新登記的嬰幼兒來自“單非”家庭。該名健康院醫生透露,港鐵沿線或碼頭附近的健康院“最旺場”,包括油麻地、西九龍及粉嶺健康院等。有在油麻地健康院工作的醫生表示,該院“港生內地嬰”佔多數,候診大堂經常被內地媽媽“迫爆”,更曾有“港媽”因為健康院過於擠迫,寧願自費光顧私家醫生,為子女進行疫苗接種及檢查。

  記者日前到油麻地健康院實地視察,早上10時許診所已擠了上百人,大部分候診人士操普通話,有人手持港澳通行證,抱著嬰兒在登記處辦理手續,“港爸”、“港媽”少之又少。記者亦發現一名疑似中介人的中年婦女,帶領數名內地父母到場,教他們出示甚麼證件、登記手續等。求診者眾,健康院內一片忙亂,登記處大排長龍,候診大堂“迫爆”,談話聲、叫喊聲、嬰兒哭聲此起彼落。“小孩都等得不耐煩了,這麼多人醫護根本應付不了。”已等了2小時的“港媽”徐小姐邊哄著小孩邊說。

  醫生協會促增聘人手 

  衛生署數據顯示,2006年至去年期間,約有307,500名嬰兒於健康院登記接受服務,當中約51%(即15.8萬)嬰兒的父母均為香港居民,49%(14.9萬)嬰兒來自“雙非”或“單非”家庭,當中“雙非”嬰兒接受健康院服務的人數不斷上升,由2006年的6,900人增至去年的12,500人,佔新症比例則由12%升至近19%。若以每年“雙非”兒童在港出生數字推算,約40%人會回流香港接受服務。

  政府醫生協會會長曾尚賢表示,早年因為香港出生率下滑,衛生署曾縮減健康院服務,但現時內地孕婦湧港產子令情況有所改變,當局有需要進行全面檢討,包括開設更多健康院及增聘人手提供服務。他又認為,港府雖然決定明年削減公立醫院接收內地孕婦分娩名額,但在私家醫院出生的嬰兒,同樣會到健康院接受服務。

  同時,隨著這批嬰兒日漸長大,學童牙科保健服務及學生健康服務等的需求勢必上升,促請當局盡快進行評估及規劃,以防有關服務出現“爆煲”情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