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左)和台灣知名學者賴岳謙(右)(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攝) |
唐永紅認為,理論上,和平發展並不必然會和平統一,和平發展既可能和平統一也可能和平分裂,端看如何和平發展;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需要雙方都有共同的意願與相向而行的行動,不斷增進兩岸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而現實中,當前的台灣社會顯然沒有這一意願與行動,其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與輿論體系基本上是基於“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的定位在運作,不斷強化“台獨”分裂意識,疏離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明顯消減兩岸和平發展對兩岸和平統一的促進作用。因此,現階段不能誇大兩岸交流合作對增進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作用,不能為了和平發展而和平發展、為了合作交流而合作交流,更要避免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設置障礙。
唐永紅認為,實踐中,要通過和平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特別是自願性的和平統一),就需要不斷增進兩岸民眾的國家認同,不斷增強對和平統一的意願。這就需要兩岸雙方在和平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基於“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立場,秉持共同的意願,採取有助於增進共同利益、國家認同、統一意願的行動, 讓和平發展、交流合作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逐步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因此,不僅需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而且需要通過兩岸融合發展,形成休戚與共的兩岸命運共同體,增進兩岸共同利益與國家認同以及統一意願,在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等方面為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從而有助於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
關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唐永紅認為,理論而言,兩岸融合發展在內容方面大致包括: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兩岸社會(文化)融合發展、兩岸政治(安全)融合發展;在目標方面要形成休戚與共的兩岸命運共同體,包括形成利益攸關的經濟共同體、相互認同的社會(文化)共同體、互信包容的政治(安全)共同體;在功能方面是要為兩岸和平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礎,包括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思想基礎、政治基礎。
關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障礙與挑戰,唐永紅認為,兩岸要融合發展,就需要兩岸相互開放,最好是兩岸相互給予對方的民眾與企業以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從而有助於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融合發展格局;然而,當前台灣方面不願意鬆綁其大陸政策,以及兩岸關係對抗發展且不斷升級,已構成兩岸融合發展的一個重大障礙與現實困境,嚴重阻礙兩岸整體對整體層面的雙向融合發展。
關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原則與思路,唐永紅認為,兩岸融合發展內涵各部分之間存在辯證的互動關係,相當程度上規定了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徑;鑒於經濟的根本性、兩岸的差異性、互信的脆弱性、民意的多元性,慮及內容的敏感性與現實的可能性,宜遵循“先經濟社會後政治安全,先單向後雙向,先局部後整體,先易後難”的路徑,不斷豐富兩岸融合發展的內涵;現階段,鑒於台灣社會實行的是政黨政治與選舉政治,並存在追求“台獨”的政黨,台灣社會的國家認同已嚴重疏離,台灣當局及各主要政黨多無意願採取必要的措施推進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不願開放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融合發展局面,大陸有必要操之在我,主動作為;實踐中,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宜堅持同等待遇政策取向、以增進“共同利益、國家認同”為目的,堅持差別化待遇政策取向、以“兩岸一國、反對台獨”為前提,堅持以民逼官政策取向、以“群眾路線、民間交流”為路徑,堅持試驗示範政策取向、以“整體+區域、兩條腿走路”為方式,堅持操之在我政策取向,以“同等待遇、單向融合”為先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