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永紅(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 |
中評社洛杉磯4月26日電(記者 宋楷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唐永紅於美國洛杉磯當地時間4月24日應邀出席了美國“海外中國國民黨聯盟”舉辦的網絡視頻論壇並作了主題演講。唐永紅強調:“在當前的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格局下,國民黨若放棄“九二共識”,甚至徹底“綠化”而主張“台獨”,“拿香跟拜”,不僅未必能夠獲得那些不認同“九二共識”的民眾的選票,反而會首先丟失那些認同“九二共識”的民眾的選票。從更長遠的未來看,國民黨若放棄“九二共識”,將來必會遭到“政治覺醒”的台灣民眾的放棄。” 唐永紅主題演講的內容全文如下:
近20多年來,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已然發生了幾個重大質變:一是政黨發展方面,在“國退民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國強民弱”到“國弱民強”的質變;二是意識形態方面,在“藍消綠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藍大綠小”到“藍小綠大”的質變;三是國家認同方面,在國家認同疏離的量變中實現了從“兩岸一國”到“一中一台”的質變;四是統獨意願方面,在“統消獨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追求統一”到“追求獨立”的質變;五是統獨力量方面,在“統消獨漲”的量變中實現了從“統大獨小”到“統小獨大”的質變。
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結構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基本上直觀地體現在歷屆大選中國民兩黨或藍綠兩大陣營所推出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的得票率及所謂“立法委員”選舉中國民兩黨或藍綠兩大陣營“立法委員”的席次的此消彼長的變化中。事實上,當前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的上述五大質變,也已為不公開的內部民意調查以及眾多公開的民意調查所一再揭示。
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質變是由諸多因素長期綜合作用形成的。以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為例。當前,台灣民眾普遍偏向維持現狀,不願統一,傾向獨立,特別是國家認同疏離及年輕世代“天然獨”,既有客觀層面的因素,也有主觀層面的原因,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原因,但主要的根源性問題在於近20多年來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灣綠營政治勢力刻意運用台灣內部的基於“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定位並運作的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與輿論體系,利用各種機會與條件,不斷型塑“仇中”、“恐中”、“反中”、“台獨”意識形態的結果,不斷改變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的結果。事實上,近20多年來,在對台灣社會意識形態的引領方面,民進黨是長期堅持不懈、積極作為;而自台灣開放“報禁”、“黨禁”之後,國民黨在反對“台獨”方面,基本上長期作壁上觀、消極無為。所謂“天然獨”實則是“人造獨”。
台灣早已是一個實行政黨政治與選舉政治的自下而上的選舉社會。在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與政治生態上述五大質變的背景下,民進黨等綠營政治勢力當前在兩岸關係性質定位及發展取向上“政治正確”,獲得台灣多數民眾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認同與支持,已經進入“政治正確”的政治收獲期。這就是為什麼在近幾次“大選”中民進黨總是尋找機會主打基於“一中一台”定位的“主權牌”或者“統獨牌”,而且每每凑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