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要了解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8 00:11:00  


朱新民認為,未來4年兩岸簽定和平韓文還是很有機會的,但不能用很急迫的方式進行,要營造更多有利環境。(中評社記者 梁棟攝)
 
  10月17日,馬英九提出了與大陸洽簽“和平協議”。隨後又推出了“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的三項前提。最近在接受採訪時,馬英九又提出如果連任,“絕對不會在未來的四年當中跟大陸的領導人見面,絕對不會跟大陸去談統一的問題”。馬英九連番的表態和言論不僅引發了台灣內部的高度爭議,也在兩岸間造成了廣泛的討論。

  對此,朱新民在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說,不談統一不代表不談和平,這兩個概念是有區別的。和平協議是去討論如何制度化、穩定化兩岸之間的和平狀態。統一是和平協議未來的可能性選擇,不談統一不代表不要和平。

  他認為,儘管馬英九因為提出和平協議而遭到了不少的批評,但不可否認的是馬英九讓和平協議的應該是在台灣內部經歷過一次有深度有意義有質疑的辯論或討論,台灣的人民與各政治人物其實都心知肚明,兩岸關係在經歷了經貿、文化、社會各層面的協議這後,最終無可回避的要去面對兩岸政治性議題這協商談判。台灣方面能夠有更多的心理建設,有更充分的事前準備,有更高的內部共識,就不會陷入自相矛盾與自亂陣腳的困擾。

  他認為,未來4年還是很有機會的,但不能用很急迫的方式進行。兩岸人民之間信任的更加強化,兩岸在社會經貿間的往來更加緊密,達到更多的互利,這些都是未來洽簽和平協議的良好的條件。

  而針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朱新民認為,所謂的“和而不同”在實質上是“隱形台獨”。蔡英文的政策在包裝和表現上可能讓大家覺得是“中性和溫和的”但她對兩岸間已經建構的“九二共識”持否認態度,同時對台獨的立場並沒有真正的放棄。如果帶著這樣態度和政策的蔡英文上台,兩岸間和平發展的態勢必然會受到損害,甚至逆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