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全面推進和平發展與強化各層次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8 16:29:07  


  中評社香港3月8日電/繼賈慶林主席在二零一二年對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出了“不斷築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及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增強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意基礎”之後,賈慶林昨日在參加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討論時,更是突出了“政治基礎”,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正進入鞏固深化期,要鞏固和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爭取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前提下求同存異,採取更積極措施發展兩岸關係。”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在上述數個“基礎”之中,“民意基礎”、“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是直接與“人”為主體的概念,但卻是三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可以說,強化“民意基礎”主要是指加大做台灣人民工作對力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以“攻心為上”,爭取更多的台灣民眾認同和參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事業;而強化“社會基礎”則是指對“九二共識”的認同進一步擴大到台灣社會各階層及社團,當然也包括至今仍持模糊態度的社會團體;至於強化“政治基礎”,則有可能是專指在政黨及政權的層面,因為按賈慶林的論述詞句看,這個基礎是建基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從而“求同存異”,目前只有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才具有這個條件,因而主要是針對國共兩黨的黨際交流合作而言。

  實際上,如果套用列寧“群眾產生階級、階級產生政黨,政黨產生領袖”的理論,“民意基礎”就顯然可與“群眾”相對應,“社會基礎”則可與“階級”相類比;“政治基礎”則可與“政黨”相比擬了。儘管不能完全切合,但仍是有著一定的關聯度。

  強化“民意基礎”,必須透過“做台灣人民的工作”來進行。近年來,這項工作在踏踏實實地進行,成績很大,但差距也不小。這折射在一月十四日的“總統”和“立委”選舉上,有人說這是一次“九二共識”的對決,確有一定道理。儘管選舉的結果選舉除了是受到許多因素如社會環境、主流民意,及候選人的個人形象等的影響,但還體現了選民們對候選人的理念的認同。就此而言,濁水溪以北對“九二共識”民意認同的工作,是做得不錯的,而中南部則存在較大的差距。

  日前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深入到台灣中南部“走透透”,與不分藍綠的基層民眾談話家常,就是一個可能會促使消除差距的較好辦法,因而他也就被台灣媒體稱為“大陸的宋楚瑜”,形容他的勤走基層親民秀,及在當地較高的人氣。當然,由於現實政治的問題,大陸的官員不可能都象鄭立中那樣,深入到台灣基層去探訪,而且也不是每位官員都具有鄭立中那樣的強項個人條件,那就是鄭立中是閩南人,並曾長期在漳州廈門任職,因而不但是對台灣地區的風土人情十分瞭解,與台灣基層民眾傾談起來沒有隔閡,而且更能以嫻熟的閩南語直接交談,沒有語言障礙,倍添親切感。

  這就為今後更好地做台灣人民的工作提供了一個極佳經驗,大陸各級涉台系統包括經常接待台灣團體、人士的部門,宜多些物色及安排既熟悉和能夠精準掌握中央對台政策,又諳熟閩南語、客家語的幹部,就必將能事半功倍。就此,福建省廈門、樟州、泉州等地應當成為全國各地涉台幹部的人才儲備庫和提供地,而廈門大學的相關院系尤其是台灣研究院,更宜在招生及培訓方向上,既要進一步強化學術理論的培訓研究,又要增強對台工作基本知識的普及性培訓。

  由於正如前述,並不是所有的涉台幹部都具備鄭立中那樣的親自到台灣深入基層探訪的條件,因而就宜邀請更多的台灣民眾前來大陸參訪。目前,每年夏天的大學生夏令營,及南部鄉鎮民代的大陸參訪團,已形成了制度化和規範化,前者是打下長遠基礎,後者是即時發揮作用。但還應進一步深入及擴展,針對蔡英文在“總統”選舉中打出失業、貧富懸殊等問題,在基層勞工、待就業學生,及中小企業主、私人企業低階管理者方面多下工夫。當然,大陸是不能插手台灣的社會和行政事務的,但也從自身的角度多加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大陸商人到台灣投資,盡量不要將其在大陸的營商習慣帶到台灣,只是搶著投資回本快、獲利高的房地產市場,以避免將房價推高,徒惹台灣居民反感,而應在可以提供較多就業機會,尤其是方便結構性失業亦即在學歷、技能等方面欠佳的失業工人就業的行業,比如營建業等紮根,並參與大型工程建設,及投資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訂單的上游企業。

  為此,宜趁著“ECFA”協議後續商談的機會,說服馬政府同意大陸營建企業以“BOT”形式參加台灣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目前,馬政府為了爭取南部人心,已決定加大南部的公共建設,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但卻缺乏資金和技術,如果大陸營建企業能以“BOT”方式帶資參與興建,就能幫助馬政府化解這個難題。

  當然,“獨派”或會攻擊陸企帶資投入台灣基建是“木馬屠城”。但如能掌握好輿論戰,透過適當渠道“放風”,指出既然大陸已在台灣投入大量資金,為了避免殃及自己,也就不會輕啟戰端了。而按照台灣的輿論戰規律,就是先講先贏,在佔領輿論制高點後,已是“一句頂一萬句”,對手再多反駁解釋也是徒然。

  在強化“政治基礎”方面,應當設法打破目前“滯留”在事務性商談的狀況,還須充分發揮政治智慧,力求有所突破。首任中央對台辦公室主任羅青長之子、解放軍少將羅援昨日提出了“一二共識”、“一中共表”,就值得思考。

  這關鍵是馬英九要調整心態,因為目前的“滯留”情況是出於馬英九本人的前怕狼後怕虎。現在他雖然已經沒有連任壓力,但仍擔心將會影響國民黨能否實現長期執政,這還是需要大陸方面提出一個較佳辦法,使之能夠有所突破。國台辦主任王毅前天在被問到“未來北京方面有沒有可能邀請馬英九訪問大陸”時表示,“要看條件和時機等決定”。他還指出,三年前就有人問過他這一問題,而他記得當時講了八個字: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但看來,不能“守株待兔”死地“順其自然”,還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渠引水,主動作為。比如,說服馬英九不用“總統”職銜,只用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訪問大陸。

  此外,也不能忽略民進黨的存在現實。現在民進黨出現了一些變化的苗頭,是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其向正面發展的。在民進黨整體未能與“台獨黨綱”告別之前,也應爭取民進黨基層人士多些到大陸走走看看。現在中南部的民進黨民意代表已有這方面的強烈意願,應當緊緊捕捉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