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劉震濤:十八大 要建造台灣同胞的精神家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3 00:33:36  


 
  對精神家園的內涵,我總結了八個字:宜業、宜居、包容、認同。首先是“宜業”,就是說要有成就創業者成功的環境,可以讓台商事業有成,這是建設精神家園最基本的條件。事業有了基礎,才會對生活前景產生美好的憧憬。所以第二點就是要“宜居”,這其中涉及了適宜的生活環境、朋友圈、生活娛樂環境、配套設施等等。接下來就是要“包容”,當地政府和民眾用“愛心”對待他們,對他們的習慣、愛好和文化理念要尊重,創造條件使他們融入到當地的生活中去,使他們感受到溫暖、溫馨。最後就是“認同”,這個認同先是在宜業、宜居和包容的前提下對地區的認同,讓他們有了地區主人翁的心態,“他鄉變故鄉”,精神家園就基本形成了,有了這樣的心靈歸屬感,相信對國家認同問題就會容易接受了。

  可以說,我們的“惠台政策”要繼續堅持、拓展、加大,一方面激發和延續接管企業的台二代的創業激情,讓事業更加興旺,而對於有更多生活要求的老一代台商來說,對他們的合理要求主動去給予滿足,從而建立起一個精神家園,並且經由這個“點”的認同,進行擴大“面”,兩岸的認同就會越來越趨於一致。

  根據台灣媒體的統計,台灣人民沒有來過大陸的人群比例在下降,對大陸政府和民眾的好感度分別也在提高。兩岸民間的接觸也越來越多,交流的形式、平台和機會也越來越多,這是值得肯定和高興的事。但我認為,在交流的主體、內容、形式、態度和一些相互關切的實質性問題還有改善和深入的空間。交流的主體應該是從上到下,從領導到普通民眾,涵蓋所有的人,做到平等交流。交流的內容上,不存在所謂“正面”和“負面”的認識,只要是客觀存在的都可以,這樣才能深入、深刻。不深入交流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對方,當然就不能有真正的互信。交流的態度要完全坦誠,要充滿誠意。我的體會是,不論交流什麼,只要雙方感覺到誠意,互信才會建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