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日報:校正失衡的道德“天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7 09:59:20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人民日報今日刊文稱,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道德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從目前道德熱點引發的社會討論看,公眾對道德問題的基本判斷和價值訴求主流是健康的,但社會中的確存在不少不講道德的現象。如何看待社會道德現狀,“道德社會病”的症結何在,又該如何治理?這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要問題。
 
  道德“天平”出現失衡
 
  近年來,“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注水肉”等食品安全事件相繼發生;劣質水泥、沙料、鋼材和工程,造就了“橋垮垮”、“樓脆脆”、“路塌塌”;而“小悅悅”遭遇冷漠路人,老人倒地不敢扶,電信科技成欺詐“幫手”,利益鏈條背景下群體造假與規模作案等,使人們感到社會道德的“天平”在失衡。
 
  道德“天平”失衡的後果非常嚴重,不僅影響經濟發展,而且影響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同“中國式過馬路”一樣,“法不責眾”現象並不少見,這在增加社會秩序治理成本的同時,也引發人際間的不信任、怨氣和矛盾。現實社會的某種“低信任度”,也表現在政府公信力面臨的種種挑戰中。逢官必疑、腐敗推定的質疑心態,使社會陷入越解釋越不信的怪圈之中。
 
  也應看到,一方面道德缺失事件在刺激人們的良知神經;另一方面大量有識之士、有德之人在積極構築社會道德的美麗風景:“最美媽媽”、“最美女孩”、“最美交警”,呈現著中國社會的“最美”景象;志願者行動、慈善組織、助人為樂與道德激情,正在蓬勃生長。我們既應充分估計道德失範問題的嚴重性,也應看到社會道德、公民素質的發展和進步。
 
  道德“天平”緣何失衡
 
  “成長的煩惱”。轉型期是發展黃金期,也是問題凸顯期。研究表明,社會在邁向中等收入階段的時期,是易出現問題和風險的時期。這一時期貧富分化加速,兩極分化矛盾凸顯,大眾權利意識和差異性訴求增多,而社會主體和制度機制還沒做好跟進準備,社會秩序容易出現衝突和矛盾。可以說,經濟加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社會動員加速的時期。在此時期,人們想幹的事遠多於他們能幹的事。因此,這個時期是最活躍、最進取的時期,也是矛盾頻發和風險凸顯的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對市場主體的規制不力,對資本權利和公共權力的制約不夠,就會引發種種唯利是圖和權力腐敗問題。
 
  制度安排不到位,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當社會制度安排不能有效維護道德良知取向,當選擇德行的成本太高,不道德現象就會叢生。如果一個社會讓有德人、救助者吃虧,導致德行與幸福的二律背反,做缺德事又得不到社會的責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久而久之在社會道德生活中必定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社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大行其道有多方面原因,但制度漏洞和監管不力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如果加大對無良行為的制度責罰,使人在無良與守德的“博弈”中深切體會到缺德帶來的風險和過高成本,就會規導他們放棄缺德的選擇。在許多時候,是外在強制性制度“教育”缺德者學會選擇道德。但目前制度安排、管理機制還不完善,制度執行參差不齊,制度還不能有效落實。
 
  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會引發社會心態失衡。腐敗容易引發公眾心態不平。近年來,許多調研顯示公眾對腐敗現象不滿。這也是世界普遍存在的引發社會矛盾和心態躁動的重要根源。研究表明,許多時候人們並非只因窮才不滿,也不會因為富而沒有怨氣。一些人因貧生怨,更多人會因為腐敗而憤懣。所以,不僅要關注民生問題,更要關注引起民怨的腐敗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當腐敗影響了政府公信力,政府怎樣做都會受到公眾的質疑和批評。
 
  社會價值多元,造成“價值消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自身的弱點及其消極影響,誘發了消費主義、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的傳播與擴散。特別是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轉型的深入時期,社會利益分化,社會價值多元,使一些不良思想占據了一定市場,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價值產生較大衝擊,出現了部分人是非、榮辱、美醜不分的現象。主流價值觀和社會環境價值觀出現衝突,就會產生“價值消解”。因此,道德建設必須堅持明確的價值導向,要消費但不能走向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要物質但不能走向物欲主義,要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