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88年3月14日的對越赤瓜礁海戰中取得了勝利,但因對越南的空襲及前蘇聯的報復有所忌憚,盡速撤離了此島礁。在赤瓜礁海戰中指揮三艘護衛艦作戰的陳偉文少將,在2011年接受現代艦船雜誌採訪時就曾強調過航空母艦對贏得戰鬥卻迅速撤退的中國所能夠產生的巨大差別。
陳偉文少將表示,在赤瓜礁海戰中,他們最忌憚的是越南的戰鬥機,而並不是越南的海面船只。如果能夠得到附近航空母艦的空中支援,也就不用懼怕越南的空軍。如果中國的航空母艦能夠盡快服役並且得到很好的訓練,這將解決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奪取了制空權,越南的飛機就不敢起飛了。”
那麼,“遼寧艦”最終將如何影響中國的海軍行動以及未來的採購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將隨後影響到它國對中國所持戰略的看法,中國的東南亞海上鄰國,以及日本、印度、韓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尤其會施以密切的關注。“遼寧艦”業已入列,接下來中國領導人必須掌控的問題則是:其一,如何使用;其二,再建多少航空母艦;其三,如何在面對不斷增強反艦能力的鄰國,例如即將接收俄制基洛級柴油攻擊潛艇的越南時保護“遼寧艦”。
遼寧艦的存在很可能將推動中國研發更多先進的海面戰船以及反潛力量,以用來保護這個象徵意義上頗為寶貴,但在操作上卻是相對脆弱的資產。眼下,“遼寧艦”是中國未來海上力量首屈一指的象徵,雖然其在中國海域內進行的10次海試均獲得了成功,但是“遼寧艦”並未取得艦載機降落甲板這一基本的里程碑,而在這一方面美國則已經成功實踐了數十年。
雖然“遼寧艦”在可見的未來所能擁有的能力是溫和的,其還將被北京謹慎地視為一個重要的標誌。但正如楊毅少將在“遼寧艦”入列後寫就的一篇評論中所說的一樣,“為了平衡一種將新航母視為威脅的理論,中國不僅必須繼續明確自己的戰略以及政策,而且還要採取實際行動來使世界相信,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尤其是海外投射能力的增長,增強的將是中國作為區域穩定及世界和平捍衛者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