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民粹情緒泛起 英阿再現馬島對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5 00:44:06  


   
  不過,費爾南德斯的猛烈攻擊也並不是事出無因。上個月,英國以伊莉莎白二世之名重新命名了南極洲的一大塊同時還被阿根廷及智利宣稱擁有主權的區域,此舉激怒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現在,英國的媒體充滿了沙文主義的情緒,從各種不同角度對此事誇誇其談。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親信,每日電訊報的尼爾.加德納(Nile Gardiner)就認為費爾南德斯的主張是“幻想與冒犯”,認為費爾南德斯“的信裡滿是謬誤,完全不顧現實。”而費爾南德斯從卡梅倫那裡能得到的唯一答案則“必須是一個能夠持續的解決方案和在必要的情況下以強大武力捍衛福克蘭群島民眾的強烈訴求。”
  
  英國金融時報則撰文指出,樂於製造對抗並且還將其成為她政府的整體特征的費爾南德斯在福克蘭群島一事上正坐享由嘩眾取寵而得來的支持,而當此事捲入她與大衛.卡梅倫的私人交鋒時其效果尤甚。其實只有很少的人會去質疑英國源自殖民地時代行為的,對福克蘭群島的擁有,這一點恐怕在阿根廷方面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自古都是占有者站上風(possession is nine tenths of the law),費爾南德斯與加爾鐵里將軍一樣看起來都並不明白一個道理,即阿根廷在福克蘭群島事宜上弄出的噪聲,尤其是暴力的噪聲越大,其最終拿回福克蘭群島的機會則越小。
 
  簡氏情報評論的羅伯特.芒克思(Robert Munks)同意上述觀點,認為在上世紀60年代及70年代,英國就已經“在尋找從這些島嶼脫身的辦法,”而且“若不是那場侵略的話,阿根廷今天大有可能已經以某種形式擁有了福克蘭群島的主權。”

  然而大家其實並不需要這麼緊張,眼前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這些吹鼻子瞪眼很可能更多地只是著眼於兩國國內的觀眾。這尤其是指的阿根廷,費爾南德斯正身背各種麻煩事,她的支持率也受到了影響。

  但是這也並不是說英國與阿根廷之間不存在真正的緊張關係。英國與阿根廷兩國的雙邊關係大概已經處在了1982年馬島之戰後的最差時期,出現武裝衝突並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只不過不會出現另外一場戰爭罷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