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跳過懸崖 美經濟危機治標未治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8 00:09:41  


 
  所以,應該做些什麼呢?19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降低銀行利率可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規模要比那時要大得多,即便把利率降至0都不足以解決問題。

  這時,政府就需要介入了——政府需要增加支出,以助私營部門重新達到收支平衡。在某些程度上,這也的確發生了:稅收大幅降低,但因為諸如失業保險等項目的擴大以及臨時經濟刺激方案的生效,開支卻在增多。預算赤字雖然上升,但卻是一件好事情,因為美國最起碼沒有重蹈大蕭條的覆轍。

  但美國自2010年開始便誤入歧途。自當年希臘爆發債務危機後,美政府將此視為警示,並開始大規模削減開支並減少赤字。緊縮成為議事日程,而那些應該更加瞭解實情的所謂專家卻為此叫好,雖然少部份經濟學家警告稱緊縮將阻礙經濟復甦,但他們的聲音卻被忽視。歐洲央行行長還曾自信滿滿地說:“緊縮將觸發經濟停滯的觀點是不對的。”

  當然,有人的確失誤了。

  在美國經濟協會的年會上,最引人關注的恐怕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和丹尼爾•李(Daniel Leigh)的文章。雖然他們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但由於身為IMF首席經濟學家的布蘭查德並非普通研究者,所以他的文章被廣泛解讀為IMF或許對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反思。

  布蘭查德的文章表示,緊縮不僅對脆弱的經濟體有抑制效應,而且其帶來的不利影響遠比先前設想的要糟糕許多。事實已經證明,過早使用緊縮手段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有新聞報道將該文章理解成“IMF承認自己並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種看法並不正確,IMF其實並不如其他組織(或國家)那般熱衷推行緊縮政策。即使它承認自己做得不對,也是在說其他組織做得更糟糕。IMF能在證據之前重新考慮自身立場,這值得稱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