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華府觀察:普京歸來 美國憂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7 00:27:14  


 
  希爾預期,普京回歸總統寶座後,會從選舉中的反美論調上回撤,採取相對務實的做法。

  1997年到2001年曾任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的柯林斯(James Collins)說,普京歸來並非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分水嶺,俄羅斯部分階層的抗議聲也不會帶來俄羅斯的轉折點,其內政和外交政策不會有重大調整。

  美中俄三角關係演進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人對普京“王者歸來”更多地寄予積極的期待--普京在選舉中闡述外交政策時,將對華關係置於頭等地位,明確提出,“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中國經濟的增長絕不是威脅,而是一種擁有巨大務實合作潛力的挑戰,是俄羅斯‘經濟之帆’乘上‘中國風’的機遇。”

  過去20年,中俄關係不斷發展深化,雙方已經建立了不結盟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兩個同屬“金磚五國”的新興大國,在當今這個由西方主導的世界上,有著日益明顯的地緣政治共同利益,與更加強勁的戰略合作內在需求,從而使兩國更有可能在應對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時走到一起去,最近中俄聯手在聯合國對叙利亞的決議案中投反對票,就是一個例子。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理事會”(CFR)高級研究員庫普錢(Charles Kupchan)對中評社記者說,過去10多年,俄中通過“上合組織”等形式組成一種“非西方的集團”,對西方主導的北約等集團形成一定的反制,這種做法還會繼續。他認為,中俄可能從意識形態出發加強合作,以向西方證明:我們有自己的政府管制體系和發展模式,別告訴我們該做什麼。

  相比之下,在美國戰略重點轉向亞洲之時,中美還在努力建設“合作夥伴關係”,經常受到戰略猜忌的干擾。美俄關係、美中關係不冷不熱,而中俄關係卻可望更加密切,這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俄羅斯與歐亞項目主任的柯林斯對中評社記者說,中俄繼續良好的關係是東北亞穩定的力量,也有助於實現對美國來說重要的外交目標,比如處理朝核問題。美國不會從中俄關係惡化或緊張中獲益,美國也會繼續同時尋求與俄羅斯和中國在有分歧問題上的更大合作。

  庫普錢表示,長遠而言,俄羅斯不會將中國視為可信任夥伴,因為中國出於自身長遠利益,要尋求更大的領域,要往東看,與美國和東亞鄰國發展關係,這樣也會促使俄羅斯往西看,尋求與歐洲發展商業和戰略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