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社訪李侃如:中國通的內心深處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00:28:41


李侃如接受中評社記者獨家專訪。余東暉提供
 
  研究中國的聚焦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李侃如表示,在他開始研究中國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等有一批公共知識分子,他們追蹤中國整體的變化,加上自己對特定領域的興趣,能夠與公眾和美國媒體談中國。而如今獲得中國信息容易得多,更明顯的趨勢在於學者專注於特定的問題,比如將自己學術研究對准廣東農村這樣的單一領域,這在他那一代是不會這樣的。

  從研究方法來說,以前主要是深入研究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體問題,而現在更專注於通過正規的方法,使用遊戲理論等,發展出方法論的模型。這種方法有更加嚴格界定的理論局限,更追求科學化。不過,李侃如認為,很多有趣的問題難以用新理論來分析。但因為時代變了,標準也變了,年輕人要在想在主要大學得到教職,就要用這種講究理論的方法,否則就會在學術上處於不利地位。

     著作等身 設身處地

  從事中國研究45年來,李侃如獨立或合作撰寫了24本專著、70多篇論文,多數與中國有關,在美國的中國研究學界可謂著作等身,有人稱他是繼費正清、鮑大可之後,美國最出色的中國研究問題專家之一。去年他與中國學者王緝思合著的《中美戰略互疑》研究報告,在美中兩國學術界和決策層引起廣泛關注,成為現在兩國學者探討戰略信任問題時經常引用的材料。

  說到美國的“中國通”(Old China Hand),李侃如毫無疑問是代表人物之一。問他成為“中國通”該具備哪些特質,今年9月將年屆7旬的李侃如與前駐華大使芮效儉一樣,第一句話是開玩笑:“首先得老。”繼而反問記者:啥叫“中國通”?記者說:就是在中國人看來很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他嚴肅地說:“你要了解中國人是怎麼想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這麼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