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學界為布熱津斯基立傳 稱之為北京朋友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0:09:38


華府學界為布熱津斯基立傳。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從反對接觸到主導建交談判

  由一對中國問題專家夫婦、馬里蘭大學教授孔華潤(Warren Cohen)和已故喬治城大學教授唐耐心(Nancy Tucker)合寫的專章,以“北京的朋友,莫斯科的敵人”來定義布熱津斯基,稱他是卡特政府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幕後的驅動力,甚至是關鍵的力量。他不顧卡特政府內部、國會和台灣的反對,有人批評他走得太快,忽視磋商,罔顧問題,但並沒能減弱其非凡的成就。在隨後的歲月里,布熱津斯基持續強調美中關係的重要性,認為對美國來說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甚至呼籲建立“兩國集團”(G2)。

  其實布熱津斯基不是一開始就主張打“中國牌”的。布熱津斯基曾經反對與北京接觸,即便1960年代中期,包括中國問題專家鮑大可(Doak Barnett)在內的一批美國精英主張結束孤立中國,布熱津斯基也不以為然。直到1970年代初期,當尼克松和基辛格著力於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時,布熱津斯基還對這可能削弱美國與日本和歐洲的關係表達擔憂,但布熱津斯基跟隨卡特於1977入主白宮以後,這一切變了,尤其是在萬斯1977年中國之行失敗之後,布熱津斯基親自上陣操刀,並在其得力助手奧克森博格(Michel Oksenberg)幫助下,打開了與中國人溝通的自己管道。

  書中介紹了布熱津斯基的國安會與國務院爭奪對華政策主導權的過程,最後布熱津斯基贏得副總統蒙代爾、防長布朗的支持,並由卡特總統批准,於1978年5月訪問北京,與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和高官見面,並得到中方相當積極的響應。布熱津斯基告訴中國領導人:卡特已經決定要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美國國內政治的複雜性阻礙美國放棄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